
中俄構筑危機下的新經濟伙伴關系
時間:08-10-30 來源:世紀海翔
中俄構筑危機下的新經濟伙伴關系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家間首次具有實質意義的互利合作在中俄之間展開。據悉,正在莫斯科訪問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將與俄羅斯政府簽訂一項規劃已久的長期石油供應協議,中國將為俄羅斯企業提供200億-250億美元出口支持貸款,換取未來20年內獲得3億噸的俄羅斯石油供應協議。這項協議如若達成,不僅幫助俄羅斯能源企業在流動性緊張以及油價大挫之際獲得即時的融資,也為中國提供更加穩定的石油長期供應。這無疑是一個雙贏的協議,在全球金融海嘯肆虐的背景下,更加體現雙方愈發加深的戰略合作關系。
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是1996年4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華期間同江澤民主席共同宣布建立的。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兩國政府首腦將每年舉行會晤,就雙邊關系的發展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及時交換意見。當前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俄兩國也受到沖擊。盡管俄羅斯擁有外匯儲備,但企業海外借債過多,外資逃離對市場沖擊很大,加之油價下跌,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經濟面臨困境。由于中俄經濟之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對俄羅斯能源需求很大,而俄羅斯目前也需要中國給予金融支持,共渡難關。
事實上,兩國的戰略利益也越來越緊密,在籌建未來多極化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自8月8日俄格沖突以來,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陷入緊張,處于美國地緣包圍的俄羅斯作出了反抗的姿態,并迅速推進了其軍事力量在全球的存在。在這一背景下,俄羅斯經濟加快了“東向步伐”,首先在能源領域,加快向中國以及太平洋沿岸輸油管道的建設,并通過移民政策以及國家投資大力建設遠東地區。此外,俄羅斯公司開始尋求在香港上市,據悉,此次兩國可能就俄羅斯銀行在香港證交所發行存托憑證和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簽訂協議。市場經濟改革以來的俄羅斯企業此前主要是在倫敦和紐約上市,但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這些地方的融資能力不足,而俄羅斯也希望擺脫企業對西方融資的依賴,防止關系惡化時遭受凍結。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強有力的國際監管體系并改革現有體系,這需要世界主要的經濟體之間經過新的博弈與醞釀,而包括中俄印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成為舉足輕重的新生力量。歐亞峰會期間,中印已與歐盟共同呼吁建立新的國際秩序,在下個月華盛頓峰會召開之前,中俄也有必要協調立場,謀求增強國際話語權,共同維護新興市場國家的利益,改變美元獨霸的地位。在此之前,俄羅斯已經計劃用“石油盧布”取代“石油美元”,中俄之間也將擴大盧布和人民幣在雙邊貿易中結算的協議,減少兩國間的貿易成本。
金融危機引發全球資產價格大幅縮水,而預期美國巨額的救市資金所制造的天文數字般的國債,未來隨時可能出現支付信用危機,美元貶值幾成定局,因此,中國當前應盡快有序的利用外匯儲備購入有價值的資產,如技術和能源等。面對西方國家的保護主義,中國難以獲取美國的高科技企業股權,因此,在俄羅斯企業面臨流動性短缺之際,中國可以加強對俄羅斯能源企業的投資,既可以幫助當前的俄羅斯企業渡過危機,穩定俄羅斯經濟;從長遠看,確保了國家的能源供應以及外匯儲備的保值,因此,中國應該積極地參與俄羅斯的救市行動,并利用兩國總理會晤機制,達成更多的協議。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次貸危機下的中國機遇 | 世界降息潮的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