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再冤枉格林斯潘了!
時間:08-12-01 來源:世紀海翔
別再冤枉格林斯潘了!
這個世界看起來糟透了,美國第二大商業銀行花旗集團一度瀕臨破產、美國的三大汽車廠商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也一樣陷入困境,美國汽車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說,如果通用、克萊斯勒和福特三大汽車制造商有一家或一家以上倒閉,將可能導致最多250萬人失業。
而大約一個月前,國內一家投行發給其客戶的信息中稱:沃爾沃卡車去年三季度歐洲的銷量是4萬多輛,今年三季度只有可憐的幾百輛,奔馳則干脆宣布今年12月到明年1月旗下全系車型停產一月。
還有比這更糟糕的情況嗎?
這一切當然歸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造成這個局面的,則是曾經被奉承為神人,如今又被打入地獄的可憐的老頭——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目前流行的推理是: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后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布什總統在格林斯潘支持下推行令富人受益的減稅政策,但沒能使美國走出網絡泡沫破滅帶來的經濟衰退。美聯儲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除了降低利率別無他法。
低利率政策原本是會導致通貨膨脹的,但是由于辛勤的中國工人的努力和巨大的生產能力,維持了低物價水平,進而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推高了房價,吹大了次貸泡沫。最后資金流入大宗商品市場,導致大宗商品暴漲,開始引發通貨膨脹,全球央行為了抵御通脹,于是開始加息,收縮流動性。于是全球的資產泡沫“砰”的一聲破滅了。
好吧,都是格林斯潘的錯。但是,現在看看我們的周圍,那些把責任歸咎于格林斯潘的各國精英們,現在無一例外,都在效仿格林斯潘當初的策略:降息、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10月8日的全球央行聯手降息,而且各國央行正在開展一場降息比賽。
這真是太有諷刺意味了,他們剛剛把責任都推到格林斯潘頭上,轉過身來就迫不及待地學習格林斯潘的政策。
實際上,華爾街的貪婪無度以及政府對金融創新監管的過度寬松,才是導致這次全球危機的真正原因。將其片面歸咎于格林斯潘的低利率政策,相當于說:由于格林斯潘提供了價格低廉的錢,華爾街用它亂放貸款最后顆粒無收,因此都是格林斯潘的錯,這是何等的荒謬和可笑。如果沒有次貸的有毒資產四處蔓延,美國金融危機不致于演化到如此惡劣的地步。正是因為次貸及其金融衍生品這類“三聚氰胺”被添加進了資產泡沫,才導致金融市場整個肌體的腐爛,進而造成了全盤崩潰。所以,格林斯潘頂多是一個“冤大頭”。
格林斯潘看起來并沒有做錯什么,為了刺激經濟增長采取的低利率政策有的時候(比如當下)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關鍵是,在經濟復蘇后,不要讓騙欺和像“三鹿奶粉”那樣的金融創新產品充斥市場,傷害整個金融市場的信用。
有人起勁地反對央行大幅降息以刺激經濟,這令我感到迷惑不解。他們的理由是:利用擴張的貨幣政策來刺激需求是不對的。既然如此,為何當初他們又堅定不移地相信央行應該通過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抑制需求,防止經濟過熱呢?這難道不是一種自相矛盾的邏輯么?
對于中國而言,很多人擔心,流動性的擴充,并不足以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這個擔憂是有道理的。由于企業經營日漸困難,央行大幅降息未必能夠起到扶助產業的效果,而這些資金無處可去。最可能的流向似乎只有一個——可變現能力強,而且估值看起來不算太高的股市。因此,我們似乎又有機會迎來一個股票市場的小泡泡了。當然,如果股票市場的小泡泡能夠創造財富效應,啟動內需,進而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那么這個小泡泡看上去不但不是壞事,反而是非常必要的。在下一期的基金觀察中,我們將會談到,為什么現在泡沫如此被期待!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預測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趨勢 | 刺激經濟勿忘民營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