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激經濟勿忘民營經濟
時間:08-12-01 來源:世紀海翔
刺激經濟勿忘民營經濟
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宣布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動作很快,一些重大項目迅速獲批。4萬億投資,中央政府將拿出1.18萬億元,剩下的還需要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參與。而從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大盤子來看,非國有投資已經占到了六成左右。此次經濟刺激計劃是否能收到預期效果,民間投資是否跟進非常關鍵。
不過,從已公布的項目看,無論是鐵路、公路或者機場建設,乃至一些能源項目,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分得了更大的蛋糕。對此我們認為,刺激經濟應當更加正視民營經濟的作用。
現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是民營企業。目前,民營經濟在GDP中所占比重超過60%,新增就業大部分是在私營部門。我們講經濟刺激,講投資拉動,如果民營經濟反而被邊緣化,是否與大勢相悖?退一步看,即使這一次通過國有投資能夠將經濟增長維持在8%或者以上的水平,民營經濟如果沒有獲得相應的增長空間,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又在哪里?
對民營經濟的邊緣化可能造成什么影響,1998年的教訓猶在眼前。1998年那一輪投資熱,也為此后幾年帶來了至今未解的難題。一個原因是政府投資擠占了民間投資空間,加上市場壁壘森嚴,管制諸多,民間資本難以跟進,這也導致積極財政7年方得以退場。
當前的現狀是,民營經濟大多分布在制造業和第三產業,吸收了大量的就業。刺激經濟最終要落到消費上來,如果民營經濟下滑趨勢不止住,在勢必會導致失業問題更趨嚴峻之外,也難達到經濟刺激政策所希望的理想效果。
我們贊同吳曉靈女士的觀點,現在民營經濟已經很強了,政府投資應該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一個大項目,政府拿一部分資金引導就可以了,不要拿全部資金把這個項目包起來。如果我們又是急急忙忙上很多項目,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是不好的。
如果我們從戰略高度正視民營經濟,當務之急就是要援助民企。各地方政府除了忙于跑步進京,更應該多花時間了解本地民企的現狀、傾聽民企的呼聲、為民企的發展出謀劃策并拿出實際行動。
除了救急,中長期看,政府應該順勢而為一勞永逸解決民企融資難的問題。銀行系統應該更大幅度調整信貸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是普惠制,不僅僅是對國企寬松,應讓民企也能體會到什么是寬松。
直接融資市場要加速創業板的推出;鼓勵PE、VC等投資;更根本的還是要徹底激活股票市場、做大債券市場。資本市場不激活,刺激經濟除了發國債,還得靠銀行,不只是少掉一條腿,更是少了一件重型武器。
解決了民企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后,剩下的就是錢往哪里去的問題。廣為詬病的產業政策是到了該為民營經濟大門洞開的時候了,公共事業部門也不一定非得政府大包大攬。實際上,非公經濟36條公布3年,雖然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但是客觀地看,很多領域仍然存在所謂 “玻璃墻”現象,民營企業不得其門而入,尤其是在基礎設施、能源等領域,如果能夠借助這次刺激計劃,很好地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瓶頸,也許可以就此夯實經濟增長的長期基礎。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別再冤枉格林斯潘了! | 改革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