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金融政策功在長遠
時間:08-12-22 來源:世紀海翔
積極金融政策功在長遠
12月13日晚,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包括30條具體措施,對寬松的貨幣政策、服務型的信貸政策、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設以及保險和保障都進行了說明。
如果不理會市場人士的說法,我們可以把“金融30條”看作一項金融刺激方案,這與4萬億的投資刺激方案、醞釀中的消費刺激計劃是互為補充的。中央希望通過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完善各種刺激計劃的配套措施。
我們注意到,“金融30條”中,既包括一些應急性的指導意見,如適當調減公開市場操作力度,要求2008年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4萬億元,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放貸等等,還包括一些改革性政策目標。如增強貸款利率下浮彈性,完善中央銀行利率體系;如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創新融資方式等。
所以,我們認為,一方面,“金融30條”標志著決策層徹底跳出用單一手段拯救經濟的思維方式,開始從全方位考慮和開展拯救經濟的行動;另一方面則表明,在救經濟于危急的同時,抓住時機推動金融改革,也是決策層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之一。
這種政策組合是合理而必要的。與1998年金融危機發生時的情況不同,當前幾大國有金融機構多半都已上市,當初可以以行政方式要求銀行配套財政資金,支持項目和企業發展,現在則受制于市場杠桿,受制于銀行上市后的資本和股東約束。不過這并不表明銀行在這種境地下無可作為。
應該看到,目前妨礙市場發揮作用的金融管制政策依然存在,比如利率市場化程度還不夠,比如諸多的銀行信貸政策、法規、辦法和指引中,還有一些是妨礙金融創新和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條款。金融能否有效地支撐宏觀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與金融的市場化和創新能力有關。因而,改革本身就可以帶來新的動力。
不過危機當前,金融機構惜貸現象確實存在,這時候政府的直接出手也是有必要的。目前,政府財政資金已經介入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困難企業信貸貼息等領域,“金融30條”也特別提出,必要時啟動應對預案,包括特別流動性支持、剝離不良資產、補充資本金、對銀行負債業務進行擔保等,確保金融安全穩定運行。這對于穩定預期,強化信心都有很大幫助。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30條”可能無法讓中國經濟迅速好轉,或者立刻增加市場流動性。因為經濟的調整存在一定的階段性和多層次性,這種周期性調整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可預見范圍內,由于新技術難以突破、國內實體經濟中面臨的就業問題、企業生存問題、消費問題等現實困難,國內經濟出現“V”型反轉的概率較低。
而且,很多歷史數據顯示,在金融緊縮的時候,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無助于解決經濟中最緊迫的問題,財政政策確實要發揮更主要的作用,但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見效至少要等到2009年中期。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認為,救急加改革的政策調整模式,對于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來說更為關鍵。就像醫治病人,好的方法不只是要這個病人脫離危險,還應該通過適時的調理,增強病人的抵抗能力,進而強健其體魄,這樣他才不會輕易地受到病毒的襲擾。經濟的周期性調整今后還會出現,但是只顧眼前,不計代價的政策調整方式,或許會埋下更多的隱患。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美國零利率政策將促成通脹反轉 | 下一次繁榮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