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保護主義面臨多重博弈
時間:09-02-03 來源:世紀海翔
金融保護主義面臨多重博弈
各國需要在多次博弈中測算自己的利益得失
近期的達沃斯世界經濟年會上,政府官員和商界領袖們警告說,全球性經濟衰退有可能導致跨國借貸大幅減少,并導致各國通過經濟刺激計劃為本國企業提供更多補貼。
這一金融重商主義型的保護主義實質上來源于金融資本的兩大特性。后者指,首先作為金融資本載體的金融公司在決策行為上的逐利性,即追求金融資本的最佳配置,實行利益最大化。其次是金融資本受制于國內執政勢力,在一定情況下為國家利益服務。當然,金融資本本身作為經濟勢力之一也會作用于國家政治,以謀求自身的政治收益。
這兩大特性意味著,金融資本在國內出現富余的情況下,會利用本國政治勢力在國際上為其金融擴張開道,即盡量要求他國開放金融市場,以攫取金融利益。如全球經濟上行階段,發展中國家經常面臨外資的金融開放要求。這個時候發展中國家為了避免外資資本大進大出所可能導致的金融動蕩,實施有限制的外資金融政策。這可以被看作一定程度的金融保護主義。而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各國為了更好地振興本國經濟,主動將外在的金融勢力向國內收縮,以便更好地為國內經濟運行服務,降低信貸短缺的危害。這個時候,需要金融資本幫助提振本國經濟的國家自然會將這種“收縮”看作是一種金融保護主義。
這樣綜合來看,金融保護主義和金融擴張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僅僅是各國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的必然選擇。而所謂“保護”和“擴張”也僅僅是話語表述的方式不同而已。如果僅僅局限于看金融保護主義對于當下應對全球危機的負面影響,這會失之片面。因為只要國際經濟秩序不變,這一體系下各國博弈的框架和主體行為方式就不會改變。參照WTO的現狀,全球在國際貿易秩序上經過半個世紀的長期多回合的博弈才達到現在的成果,而即使是以現在的成果而言在處理農業爭端上仍然頗多波折。可見國際協作之不易。由此可以想見,建立國際穩定的金融秩序,避免進入保護主義更顯得任重道遠。
全球經濟體系不應該在金融危機下行期才開始頭痛醫頭一樣開始著手解決金融保護主義的問題。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各國都處于金融資本的匱乏時期,收縮性的自我保護不可避免,而消除金融保護主義的阻力必然加大。應該采取的做法是,在全球經濟上行期就可以設定全球金融開放框架,制定細節性的章程。這個時候全球資本和經濟都處于擴張期,將相關去除金融保護主義的規則穩定下來的阻力會減少很多。而一旦規則被確立,在經濟下行期,諸多希望收縮金融資本的國家也就會面臨因為金融保護主義而遭受制裁,進而他們會采取更妥善和緩的方案。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黃金:用悲劇建構的“牛市”? | 反思金融危機 構建經濟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