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巴馬式經濟拯救面臨嚴峻考驗
時間:09-02-12 來源:世紀海翔
奧巴馬式經濟拯救面臨嚴峻考驗
日前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宣布了一項總值可能高達2萬億的新救援計劃,旨在解決各大金融機構的“有毒資產”問題,以穩定銀行和解凍信貸市場。與此同時,在奧巴馬的艱難推動之下,美國參議院也終于以61對37票通過了一項8380億美元的奧巴馬的財政刺激方案。這原本是好消息,但宣布后華爾街股市卻應聲下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這一系列新出臺的救市措施一方面因為其含糊不清的政策內容反而為市場增加了相當多的未知數,另一方面也因為奧巴馬受到的政治掣肘越來越明顯,使人懷疑他拯救經濟的能力。
應該承認的是,在2萬億元的新救援計劃中,有相當一部分措施在相當多人眼中是有用的,例如把旨在促進信貸流動的貸款項目從創建時的2000億美元擴大到1萬億。美國有大量的汽車、信用卡和學用貸款以證券形式作抵押,并無銀行支持,這筆資金正是用于購買這些證券。然而,該救援計劃中充斥了相當多詳細內容欠奉的政策綱領和畏首畏尾的措施。例如,在如何解決充斥了有毒資產的美國銀行的討論中,有不少意見提出過頗為大膽的策略。一種意見認為,政府可以成立一個 “毒銀行”,由這個銀行來購入所有銀行的“有毒資產”,以令整個銀行業的資產結構迅速恢復健康。新救援計劃有審查銀行資產的“壓力測試”(stress test)內容,亦即檢查銀行是否有足夠的資本在經濟進一步衰退時抵御損失,不能通過測試的銀行可以申請政府資助,以便它們不停止在信貸市場上的放貸業務(亦即“解凍信貸”),從本質上看雷同于購入“有毒資產”。由于納稅人相當關心這些“有毒資產”的估價,所以該救援計劃同時也推出一個“公私并行”的定價方式,有意讓市場來主導定價過程,政府從旁提供某種形式的協同融資。
不過,美國政府雖然宣布拯救計劃,但卻沒有再進一步闡述具體怎樣做,這令市場產生了很多疑問。因為市場關心政府的方案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把“有毒資產”從金融體系中以合理的價格隔離出來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市場只是知道政府會給銀行施加一些新的限制,例如在還清納稅人的注資前不得進行并購,并且必須進一步公開有問題的資產組成……這些尋根究底式的公布當然是金融機構透明化和進行問責改革的前提,但在沒有足夠政府承諾的情況下,“揭疤”卻有進一步打垮市場信心的潛在可能。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對納稅人負責,有一種意見(克魯格曼)認為,反正政府要大手筆注資這些資產結構有問題的銀行,在必要的時候為何不干脆國有化這些銀行呢?從某個意義上看,這也是政府將力挺美國金融業到底的一種姿態。但蓋特納的表態是“政府并不善于經營金融業”,斷然拒絕了這種可能。
參議院通過838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表面上看是奧巴馬的一場勝利,因為他在整場輿論戰中獲得了民意的支持,才勉強誘使三個走中間路線的共和黨參議員倒戈支持。但是細看有關內容,卻是民主黨政府的一個很大的讓步。大量的社會項目開支,包括教育和醫療項目被削減,取而代之的是共和黨人要求的稅務減免。民主黨的左翼自由派已經開始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動搖著奧巴馬的黨內基本支持。這個方案顯然只是奧巴馬向國會乞錢的第一個方案,以后還將陸續有來。如果現在這個方案未能帶來明顯的刺激經濟的作用,民意壓力減弱之下,奧巴馬這種只有三個共和黨參議員支持的所謂跨黨派合作隨時有傾覆的可能。如此清晰的政治掣肘這么快就呈現出來,說明奧巴馬的前路一點兒也不好走。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沒有“喬布斯” | 振興規劃還是救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