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喬布斯”
時間:09-02-11 來源:世紀海翔
沒有“喬布斯”
柳傳志難以改變聯想命運
在遭遇11個季度以來的首度虧損后,聯想創始人柳傳志重返聯想董事局主席職位,原主席楊元慶任CEO,這被認為是聯想過冬的重大調整。這個組合的意義在于,受國際經濟危機影響而導致企業大幅削減IT的成本,聯想未來的增長點只能更多的關注中國業務,尤其是個人電腦市場。因此,有“柳傳志重返聯想,聯想回歸國內”的說法。
市場輿論很快被柳傳志這位傳奇式人物的回歸所吸引,并由此對聯想度過寒冬做出樂觀的推測和判斷。坦率的講,柳傳志重掌大局或能提振公司內部士氣,激發凝聚力,提升公眾尤其投資人的信心,但是,卻無法改變聯想長久以來缺乏方向與核心競爭力的事實。
聯想就如中國其他電子、家電企業一樣,有同樣的成長壯大的經歷,目前面臨同樣的困境。這些企業最初都是依靠廉價成本的組裝產品獲得市場份額,并隨之創建自有品牌。在主打產品的市場份額遭遇飽和后,開始走多元化與國際化的道路。如聯想進軍手機,海爾(進軍PC、手機等)、TCL(進軍手機等)莫不如此,進行所謂的多元化“產品組裝”和跨領域搶市場。在此期間,一些企業進行海外并購,如TCL、海爾等,2004年,聯想并購IBM全球PC業務。但是,中國公司的跨國并購并未獲得成功,在技術和品牌方面并無多大提升。
這種中國式的多元化和國際化,本質上是復制最初成功的路徑,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地域,通過廉價組裝搶占低端市場。在此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改變技術落后的面貌而躋身行業領袖。也就是說,中國企業在PC、家電、手機等領域相互競爭同樣的低端市場,并將這一競爭市場擴展到全球。
蘋果公司成功的進軍手機市場,依賴的是技術性革命以及引領潮流的產品設計。聯想的多元化只不過依靠過去“技工貿”模式進行手機的外觀式組裝。在近幾年,中國國產品牌的多元化戰略遭遇“山寨機”潮流的打擊,國產品牌手機行業已經全軍覆滅,而上網本的推出,也正在打擊聯想這樣的個人電腦業務。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聯想與眾多中國企業一樣,國產品牌遭遇國際知名公司構成的“天花板”,導致無法擠占高端市場,而低端市場更遭受山寨的兇猛蠶食,這才是中國沒有核心技術支撐的國產品牌最大的危機。聯想的困局就在于,在沒有芯片和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的情況下,自己組裝產品的成本根本無法與外包競爭,與山寨相比更無優勢,在中國產能過剩以及市場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只能深入農村和第三世界國家,這是一個品牌下行的過程。
大多數中國企業并沒技術上突破屏障的勇氣、堅持和方向,而退身于僅僅追求賺錢的傳統投資。一個偉大的企業必須創造革命性的技術貢獻并改變人類的生活。目前來看,聯想在國際化的外殼下,仍和幾十年前中關村的一家技工貿民營企業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汗濕的T恤衫換成了香薰的西服,而現在即使這種原始的加工組裝模式,也遇到了山寨革命帶來的危機。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深刻改革優于短期刺激 | 奧巴馬式經濟拯救面臨嚴峻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