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美元資產如何保值增值?
時間:09-02-18 來源:世紀海翔
中國的美元資產如何保值增值?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對存量美元儲備最大的保護
現在很多人都在建議趕快拋棄美債,中國2萬億美元的儲備存量(其中,1.7萬億是美元資產)到底有多少還能動用?坦率地講,中國在存量外匯儲備騰挪的空間相當有限。買美債是容易,真正要減持的時候何其難。中國持有美國國債6900億,占境外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量的25%,這種結構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完全競爭的市場,當一個最大的債權人對于美國政府信用的信心對于美元信用本位的信心都發生了動搖,其影響可想而知。
或許我們應該更多積極考慮增量。未來美國人是會發善心主動置換掉他印給中國人的那些花花綠綠的紙,還是會繼續開動印鈔機,換回更多的中國要素和資源。哪種可能性更大呢?現在美國人的經濟復蘇方案基本如此:你買我的國債,而后我將這些錢拿出來供本國人揮霍,我的消費一旦啟動,你的出口和經濟就有得救了。中國人如何選擇?
最近中鋁195億美元收購力拓的行動,或許是一個值得稱道的積極方向。但更重要的是突破現有的體制,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資金融配置體系,把這個外匯資源真正能交到那些高效的最具有創新力的企業手上,支持他們走出去,實施國際化戰略,去做產業價值鏈延伸,向上去整合原材料采購,去整體收購海外研發設計核心平臺,向下去收購物流、做銷售網絡,做品牌和商譽、做零售,如此中國方能實現扎實的產業轉型,才能夠創造出吸收大量就業的現代制造業和服務業。中國有最大的市場,最強的制造能力,但缺自主的知識產權、技術和標準、物流服務,如果中國的儲備能真正幫助我們的企業在這些領域有所作為的話,我們完全有條件進入價值鏈高端的競爭。
既然儲備是結構失衡的副產品,經濟平衡當然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增加進口只是一次性的投入,中國實現平衡的關鍵還是要擴大國內需求。
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是對存量美元儲備最大的保護。對于存量的保值增值,盡管騰挪的空間不大,但也不是消極悲觀任其自生自滅,出路在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格局的形成。最近十年,事實上在東亞形成了所謂以中國為中心的貿易流,泛亞洲(不包括日本)國家和地區的出口與中國的進口具有極高的同步相關性,中國從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口大量的原料和半成品,利用國內充足廉價勞力以及基礎設施降低貿易成本的優勢,形成最終產品出口,跨國公司最近一些年基本按照這個流程來組織全球的生產和銷售,故此,中國的貿易結構中,對泛亞洲國家和地區形成了龐大的逆差,這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最基礎性的條件。
一國貨幣若要成為世界貨幣,必須首先成為本區域的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并在經濟實力強大的基礎上,最后成為全球的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至少在泛亞洲地區,中國正逐步取代美國,成為這個地區出口市場的最主要提供者,這也為人民幣在區域內大力推進貨幣互換、貿易計價結算以及人民幣金融服務功能的拓展奠定了基礎。
反過來講,區域貨幣力量的形成并逐步加強,成為未來改革當下美元霸權的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前提,至少會對美元濫發形成有效制約,改變現有“無政府規制的高度壟斷性市場”,從而有可能形成“國際本位貨幣競爭市場”的新格局,這實際上就是對中國龐大的美元存量資產最好的保值增值。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天量信貸亦喜亦憂 金融風險不可不防 | 人民幣匯率處于合理均衡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