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囤貨經濟”需把握時間差
時間:09-04-16 來源:世紀海翔
“囤貨經濟”需把握時間差
中國經濟刺激計劃影響仍體現在心理層面
如果我是世界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尼赫魯的擁躉,那么此階段,我是否會贊同他的判斷,而選擇不再低價出售庫存?尼赫魯說,中國不同尋常的地方在于它擁有動員一切機構力量的難以置信的能力。政府能夠決定銀行貸款和投資開支的方向,這意味著其經濟刺激措施發揮作用比許多人最初預期的要快。
聽上去很樂觀,但關鍵在于與“預期”的時間相比,最后經濟刺激措施發揮效用的落點時間,到底在何處?正是這一預期效應顯現的時間曾經被鎖定在了2009年的第二季度,因此,研究目前出現的貿易商囤礦現象,似乎能借以解釋,中國經濟復蘇的時間該如何判斷。
以鐵礦石為例,事實數據表明,2009年前三個月,日照港出現的2000多萬噸鐵礦石到港量很反常,而且這一反常狀況延續到了4月份。截止至4月11日,目前已經落實的抵達該港口的船只就有33艘,吞吐量將至少在500萬噸以上。行業規則,一般鋼廠會儲備一個月的鐵礦石以備生產,現貨則一般以15-30天用量儲備,而長協礦石則會因為運輸周期儲備稍長一些時間的量。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判斷的中國經濟回暖“預期”落點確是第二季度?但實際情況是,目前鐵礦石增量的大多數還是集中在貿易商手中,許多貿易商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囤貨、預備抄底。據悉,有些大的貿易商甚至已經囤積了數百萬噸。
我更傾向于接受商務部官員的解釋。商務部貿易司副司長梁樹和在4月13日召開的2009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給出的答案是:由于對我國鋼鐵業形勢的錯誤判斷,國內鋼廠與貿易商大量進口鐵礦石,導致3月份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
誤判的結果是直接導致浮虧。3月份,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達到5208萬噸,鐵礦石港口庫存超過7000萬噸,超過或臨近歷史高點。事實上,3月到港的鐵礦石主要是2月份的訂單,以3月份到港的礦石價格在80美元/噸區間,而目前價格已經回落至60美元/噸左右來計算,5208萬噸鐵礦石的理論浮虧額達到10億美元。此前,在2月份,國內鋼廠和貿易商進口鐵礦石已經出現5-7億美元的浮虧。
事實上,鋼鐵貿易商們的判斷方向并沒有錯,卻未把時間差把握好。迄今為止,中國經濟刺激計劃能夠見效的關鍵一直是各地方政府的“花錢比賽”。政府投資計劃正推動數百項新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工上馬。2009年頭兩個月的投資預算資金較上年同期飆升88%,為歷史最高增幅。
然而,4萬億投資帶來的驅動效應,現在還不能反映到終端,這是導致鋼價近來回調的重要原因。此外,很多中央投資項目的用鋼實際上都是直接和鋼廠簽協議,這樣在價格上確保最低。因此,對深諳“囤貨經濟”的鋼鐵貿易商們來說,其預期中應該還包括多一點時間。
由于過早斷定與經濟刺激計劃相關的訂單會源源而至,中國的鋼鐵企業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紛紛開始增加產量,從而推高了鋼鐵價格和運費水平。但期待中的滾滾訂單卻并未如期到來,因此從2月份起大部分鋼鐵產品的價格又開始回落。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發展期貨市場 對抗金融危機 | 經濟或已觸底 政策應有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