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一下全民分紅?
時間:09-04-27 來源:世紀海翔
想象一下全民分紅?
4月19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時透露,2008年,140多家中央企業實現利潤6652.9億元。其中,更有三大企業利潤過億:2008年度,中國石油凈利潤1144.31億元,蟬聯亞洲最賺錢企業;中國移動盈利1127.93億元,成為全球最賺錢電信公司;中國工商銀行稅后利潤1108億元,成為全球最賺錢銀行。
央企的利潤上升,或許預示著經濟回暖,但是同時也引來一批有責任感的經濟學家的疑慮。比如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竹立家教授認為,靠著國家政策的傾斜,一些國有企業在成功取得高額利潤的同時,也從客觀上影響了部分產業的發展,此外,一些國有企業的壟斷行為,還削弱了中國在這些產業上的核心競爭力,政府向一些國有企業提供太多的政策傾斜,也不利于緩解就業壓力。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認為:央企利潤上升無可厚非,關鍵是怎么分配。目前央企只有10%的利潤上繳國家,嚴重偏低,如果有第二輪的經濟刺激計劃的話,應該把重點放在幫助中小企業的發展上面,這樣才可以更持續、更均衡。
應該說,這些經濟學家們表達的觀點,體現了學者應該有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他們所做的呼吁,無疑是在重建已經崩塌的經濟學界的信用,實在是值得擊節贊賞。
實際上,經濟的回暖只是一個跡象,或許以居民的收入是否回升作為經濟回升的關鍵指標更重要些。而在目前情況下,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緊縮狀態并沒有得到根本緩解,筆者所了解的多個行業的龍頭企業,都沒有表現出相應的樂觀,很多企業甚至是以不裁員為最高目標的。
要想拉動內需,首要條件是提高居民收入,構建社會保障體系自然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與此同時,我們的確應該考慮,央企的高額利潤,應該讓全民共享。
實際上,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先生曾經提出,應該將國有資產公民、實現“全民所有”,2008年7月,他提的一個具體辦法是,在全國和31省市分別成立國民權益基金,共32個,把全國的國民權益基金股份均分給13億公民,各省市的基金按照“本地公民多分、外省市公民少分”的原則進行,以此完成民有化改革。
而今年年初,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也提出,將國企股票平均分給每個公民,實現全民共享發展成果。
這些觀點都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客觀地說,直接分資產或者分股票,可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相信這些學者們也有考慮到,可能只是先提出一個高的價碼,期待能夠收獲一個較預期低很多的成果。
遺憾的是,爭論僅僅是爭論,并未達成共識。時至今日,我們不妨退一步設想,是否可以將央企以及地方國企的利潤拿出來,讓全民分享呢?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離這些學者們的初衷相去不遠了吧?
央企的利潤如此之高,卻只有10%的利潤上繳國家,其他的留存在企業,去向不明,難免成為一個群體的福利,而央企的超額利潤,很大程度上與其占領上游資源或者享有壟斷地位密不可分,意即其利潤大部分實際上是全社會貢獻的。而在分果實時卻將社會大眾排斥在分配體系之外,長此以往,如何可以緩解現實存在的貧富差距問題?
當然了,也許全民分紅也僅僅是一個美好的設想而已。但是,持續不斷的呼吁是必要的,日拱一卒,相信總有一天會起作用的。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全局性地理解通脹機制 | 中部承接產業轉移:受惠的不止是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