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部承接產業轉移:受惠的不止是中部
時間:09-04-29 來源:世紀海翔
中部承接產業轉移:受惠的不止是中部
將會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從外需依賴型轉向內需支持型
中國中部省份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普遍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中央投資中西部基礎建設的比例增大,以及中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經濟推動作用開始有所體現。要讓中部地區持續利用好東部產業轉移帶來的投資需求,還需要更多配套政策,并且汲取東部工業化過程中的一些經驗。
中國從一般消費品消費社會向耐用消費品消費社會轉折的過程已歷經多年,由于中西部(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消費能力不足,這一轉型完成尚需時日。目前由政策補貼支持的家電下鄉活動,對消費欲望的增長有所刺激,但消費能力仍鮮有變化。在過去的發展框架下,中部和西部向東部制造業輸送廉價資源型商品和勞動力,東部制造的消費型商品面向出口,同時在國內市場出售。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后,如果中部能夠承接在成本和市場壓力下從東部撤退的制造業,那么將可能會改變國內的一些產業供應鏈條和物流流向,讓要素得到成本更低更有效的利用,并且可以使中部地區在后發工業化過程中,人口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得以提高,它也將會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從外需依賴型轉向內需支持型。從這個意義上說,為中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升級成為國家制造業基地提供各種可行的扶持性政策,受惠的不僅是中部區域。
據相關報道,國家相關部門將要推出支持中部地區設立產業轉移示范園區、發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若干政策,這無疑會推動中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更快發展。根據相關調研,當前中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一個大難題是用地問題。中部地區傳統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技術資源都比較豐富,而且土地的工業化程度較低。雖然中部土地工業化程度偏低,但在全國整體控制新增工業用地的背景下,國家土地管理實行了在全國范圍內對工業用地進行總量控制、用地指標各地逐級分解的方法,中部地區所能夠獲得的新增工業用地的指標,目前可能還跟不上承接產業轉移的要求。如果在對一般性產業統一控制用地總量的同時,考慮把一些農業加工業、新技術產業等行業的用地剝離用地指標控制,并且制定規范標準,那么對中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質量都將會有積極作用。
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也存在著一些自身的基礎。中部地區曾在東部務工的大量農民工群體,為東部工業化提供了充足的熟練勞動力,他們中的一部分回到中部依然可以充當這個角色。此外,在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的同時,中部地區需要避免資本高積累、勞動低積累的問題,令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合理化,并應給予受雇傭工人合法合理的保障。世界范圍內經歷了數次的制造業產業轉移:從歐美轉向日本、從日本轉向亞洲四小龍,此后中國東部承接了亞洲四小龍的產業轉移。一個事實是中國東部的產業承接之后,東中西部之間、東部的不同人口群體之間的貧富差距明顯。中國中部在承接東部的制造業轉移過程中,應該考慮避免這些問題,令發展與社會保障均衡進行,一開始就需要致力于以省為范圍的社會保障統籌建設,才能有效防止貧富距離拉大之后的統籌困難。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想象一下全民分紅? | 沒必要過于擔心信貸投放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