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貨幣刺激下的虛假繁榮
時間:09-06-05 來源:世紀海翔
全球貨幣刺激下的虛假繁榮
濫發貨幣會以怎樣的結局收場呢?
近來,在全球重要的新興市場,包括印度、巴西、中國等國家,市場投資者中間出現了經濟已迅速好轉的樂觀情緒。坦率地說,證券、大宗商品期貨等市場的突然性回暖確實超越了許多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預期。而現在的疑問是,這樣的早早繁榮,是否是一個真實的繁榮,這樣的市場狀態,會以什么樣的格局繼續,或者中途收場。
追問繁榮的真實性,絕不是因為看起來這次金融危機與過去的任何危機相比,都大大縮短了康復時間。以當下信息技術的溝通傳播效率,以及經濟互相糾葛的各個國家史無前例的集體行動,帶來了地球上最步伐整齊、規模巨大的寬松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經濟衰退的陰影遠沒有過去的經濟危機可怕。全球經濟有能力比過去經歷的危機更快恢復,是自然而然的。而目前需要質疑思考的是,一些國家的“量化寬松”政策,那些瘋狂的印鈔或者瘋狂的放貸行為,是否悉數都是對癥良藥,是不是會用力過猛,而讓無底盤承受的經濟出現更加紊亂的結構?如果是這樣,現在看到的繁榮畫面,就很可能是貨幣效應下的虛假繁榮。
對于中印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即便沒有次貸金融危機的遭遇,經濟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也是愈來愈難的。首先是經濟總量的基數已經很大,另外外部需求增長會遇到瓶頸極限,需要逐漸自然回歸內外部經濟平衡。今年一季度以來,印度的國內商品銷售保持了溫和的增長。在中國,最近一份香港金融管理部門支持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一些主要企業的銷售和盈利,直接和政府的刺激項目有關,而從銀行獲得大量廉價資金,也是利潤貢獻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在這兩項政府和銀行利好之外,不少企業仍然在困境中艱難支撐。而在那些頗有直言色彩的經濟學家分析報告里,對今年多數人的收入預期,仍然判斷是下降的。
在過度泛濫的貨幣流動性背景下,投資市場繁榮所代表的經濟復蘇程度,恐怕要大打折扣。但是,商品價格在這樣的市場繁榮下,完全可以脫離經濟,走出自己的上升曲線。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迅速回升,已經對前景多少有所預示。金融危機的產生,原本就是源于過度寬松的貨幣供應,積累了難以為繼的泡沫深度,危機后,要經歷自我調節的去泡沫、去杠桿過程,雖然不排除危機發生的短期內,出現的是過度去泡沫的恐慌現象。而在許多復雜政治經濟目標的糾纏下,史無前例的全球發鈔,是在強行扭轉去泡沫化和經濟結構的自然調整過程,它通過貨幣效應讓市場以蕭條史上最短的時間走向繁榮時,也可能在制造新的泡沫,并且把全球經濟引入了一個史上最長的滯脹階段。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人口格局預示發生“城市化拐點” | 力拓毀約表明保護主義抬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