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儲備設想值得商榷
時間:09-09-09 來源:世紀海翔
煤炭儲備設想值得商榷
這個政策和計劃具有明顯的行業利益色彩
近日,中國神華公布業績時透露,神華將為國家建設十個煤炭儲備基地,擬定的規模約3000萬噸,目前選址目標為華東、華南及華中地區,該計劃仍須等待發改委批復。這意味著,繼石油及有色金屬的儲備制度后,中國可能將正式確立煤炭戰略儲備。
經過2007年前后的通貨膨脹,中國開始全面推進戰略儲備制度,可在供給短缺和價格波動時予以平抑。今年上半年,在經濟處于困難時期,中國石油、銅、鋁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創歷史新高,均因戰略儲備計劃所致。但是,與石油、銅等中國稀缺資源不同的是,中國煤炭儲備豐富,完全可以實現自給,因此,在國內建立煤炭儲備基地的想法值得商榷。
實際上,建立煤炭儲備基地的理由并不充分。目前的理由之一是防止出現2008年春節期間南方五省遭受突如其來的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煤荒問題集中爆發;其二,在市場供給不足或價格上漲時候, 拋售儲備煤炭可以有效緩解供應緊張局面,防止突然市場波動,并打擊囤積行為。
問題是,2008年的冰凍災害并不具有常態性;而中國煤炭市場也不存在短缺,只有價格問題。近年中國煤炭供應呈現緊張,實際是因為電煤價格管制令煤、電價格倒掛造成。電價不準提高,而煤炭供應商不接受壓價行為,從而造成電廠以煤炭短缺為由減少供電,當前市場波動的主要因素是價格管制而非供給問題。我國確實存在煤炭產運需的不均衡性現象,尤其高峰期鐵路運能可能不足,可以考慮規劃和提高運輸力而不應該是建立儲備基地,而電廠煤炭庫存一般都會有15天左右儲存量,可以減緩供應壓力。
煤炭儲備的討論行之多年而遲遲不能落實,主要是煤炭儲備缺乏可行性。中國煤炭消耗量龐大,即使只1個月的戰略儲備,也需2億噸儲量,占地面積太大;如果露天存放,存在風干、變質、自燃等問題,儲備時間過長會導致煤質大幅下降,無法達到使用要求。如果地下儲備,建設和維護成本太高??傊?,儲備成本和損失誰來承擔呢?就如中國大豆收儲一樣,目前以高于市場價格拍賣不可能找到買主。再說,煤炭開采存在的“時滯效應”,煤礦從開采到出煤至少需要2年時間,可能儲備結束后,供需緊張的情況已過去,也就失去儲備意義。
這個計劃具有明顯的行業利益色彩。不管是各種行業規劃還是《煤炭法》修訂,建立戰略煤炭儲備成為首要任務,而推動這些政策制定和立法的部門和個人,均來自煤炭行業,這不能不令人質疑。中國行業性政策制定與立法應該考慮由獨立機構參與起草和審查,以防止政策的“部門化”以及勞民傷財。
中國目前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儲量為1886億噸,煤炭占中國能源消耗接近70%的比例,因此,如果中國未來大幅增加煤炭消費,中國煤炭儲量并不算豐富,可能很快消耗殆盡。因此,中國目前需要減少煤炭資源消耗。首先要減少廉價出口,提高出口稅率和價格;其次要放開電價,允許煤炭等能源價格上漲,減少能源浪費。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傾聽復蘇的腳步聲 | 宜家地產戰略的人氣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