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機時代的“造富運動”
時間:09-11-10 來源:世紀海翔
危機時代的“造富運動”
流動性泛濫下的財富分離
新近公布的《福布斯》2009中國富豪榜顯示,中國前40位富豪并未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在過去一年,他們的總資產從520億美元翻倍到1060億美元。而早前《福布斯》雜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身家10億美元以上的富豪排行榜則是另外一番凄涼景象:今年是2003年以來首度上榜人數銳減,且財富總值巨幅下滑。顯然,在危機席卷全球之時,中國似乎是創富者的世外桃源。
觀察近幾年中國富豪榜會發現,中國財富集中是一個歷史性趨勢。如2008年中國財富超過10億美元的人數從101名增至130名,前1000名最富裕人士的財富總和從4390億美元增至5710億美元。財富集中度為何沒受到危機影響,反創新高呢?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活躍是個較好的解釋。但關鍵不是表現在今年股價的反彈,因為畢竟距離2007年上證指數6000余點的還有近一半的空間。而且2008年的股市相比2007年水火兩重天,也沒能阻止財富的增長。
我們認為,首先是中國的救市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和資本市場的活躍,對富人財富增加有支持作用,相比歐美富豪幸運。其次,近一年多來,中小企業在中小板、創業板或境外大量上市,IPO價格較高,大幅增加富豪人數和資產規模。如富豪榜公布當日,恒大地產在香港上市,許家印夫婦身家高達479.49億港元(約合422億人民幣),一舉取代榜首王傳福,頗具戲劇化。
中國正處于資產證券化初期,而與資產證券化加速相隨的資產價格攀升,應當是財富加速集中的主要原因。一個公司上市,往往就可以創造幾個甚至數十個億萬富翁。一般而言,資產價格越高財富集中度就越高,而經濟潛藏的危機也就越重。比如,在上世紀初,1%的美國人擁有全國18%的財富,到大蕭條前夕則漲到了23.9%的水平,隨之而來的是股市崩潰;在2007年,美國1%的富人擁有的財富達到23.5%,創大蕭條后的新高,金融危機隨行而發。可見,資產價格增長不僅會導致“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當財富集中到一定程度后,也意味著經濟的泡沫化。中國財富加速集中的趨勢反映了資產價格日趨泡沫化,尤其是高房價和高股價。
貧富差距擴大,財富加速集中,一般是以濫發貨幣的金融政策為前提。即過多發行的貨幣造成資產價格上漲,從而導致擁有更多資產的富人財富膨脹。中國相比歐美等國貧富差距過大,則存在另一個本土化的因素,即不同群體獲得信貸等金融資源和進入資本市場的能力存在差異。中國的金融或土地資源均掌握在政府手中,這事實上決定了國有部門獲取資源的能力最高。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資格上市融資或買地造房,審批制使得資產供給過少,從而抬高了價格,制造了暴富神話。因此說,獲得資源的權力不平等,是中國貧富分化的重要因素。
從富豪榜所從事的行業看,主要集中在地產業和制造業,服務業較少,而電力、石化、金融等領域,國有公司則紛紛榮登世界五百強,這生動的說明了中國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和資源分配格局。但是,這種分配格局正在制造資產泡沫,加劇貧富分化,顯然需要及時調整,盡管利益群體所設置的阻力重重。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家電下鄉不如“權利下鄉” | 警惕資產泡沫:“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