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美元戰略”或帶來交往張力
時間:09-11-17 來源:世紀海翔
“弱美元戰略”或帶來交往張力
弱美元戰略在奧巴馬的亞洲之行中,不會讓步
奧巴馬的亞洲行程里,要說服亞洲諸國接受美國的弱美元戰略、并且同時為美國“靠近亞洲”的目標籠絡伙伴關系。但是,這兩個任務中間存在著無法回避的緊張關系,尤其是在經濟伙伴層面。并且,美國中期的弱美元戰略與亞洲策略相比,對美國來說更顯重要。
這里所指的美國弱美元戰略,是美元相對其他貨幣的價格,并非美元的國際儲備幣地位。因為,究竟其他貨幣是否能夠進入國際自由貨幣群落、世界形成更分散化的多種儲備幣體系,其決定力量并不在于美國,而在于其它“潛國際幣”自身。對此,美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金融界大致已有了一個共識,比如人民幣,一旦中國愿意讓人民幣在貿易結算和金融交易領域自由兌換、并放松資本項目管制,人民幣將成為世界結算與儲備貨幣之一的命途無人可以阻擋,而這一過程與人民幣是否要(兌美元)升值或者不升值毫無關系,屆時美國需要做的,就是被動接受這一國際經濟現實。
而在美元對其他貨幣的相對價格方面,如果美元對其他貨幣高估,也就是持有美元、發行美元的美國(人和政府)在支配他們本不應該支配的財富、從事本來沒有那么大規模的活動。其實,在過去的很多年里,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一直影響著美國國內幾乎大多數群體的“美元霸主”心理,就是美元應該去換更多的別國財富,或者換得起別人更多的勞動和服務。這種“高估”偏好癥,在金融危機前很好的適應了美國在世界關系中的霸主心態,但是也給美國經濟帶來了致命的創傷。美國常年持續的貿易項逆差的風險,在持續的資本項順差下,一再被麻痹,直到資本市場(金融市場)因為承受不了蜂擁涌入的美元儲備國資本導致的極低回報率、瘋狂“創新”,金融泡沫最終崩盤。雖然美國財長蓋特納迫于壓力,持續對外宣稱美國會持續強美元政策,但美國實際上已經選擇了相對其它主要貨幣貶值的弱美元戰略。
美國要平衡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能選擇的工具非常有限。戰后嬰兒潮人口的養老壓力即將大舉襲來,要縮減財政赤字,如果美國政府能讓美國人接受生活福利水平大舉降低這一選擇。顯然,這是無能政府的行為。在縮減貿易赤字方面,美國除了要在本國內完成“再工業化”、甚至走到奧巴馬所承認的“消費拉動型”經濟到“出口競爭型”經濟的轉移,放松那些無效無意義的出口管制之外,弱美元戰略就是美國不得不選擇的道路。當前,由于美元相對諸多主要貨幣貶值后,它的主要逆差來源貿易伙伴繼續尾隨其貶值,那么美國短期內能夠實現的,很可能只能減少對那些貨幣升值地區比如歐洲的進口。
這是既無奈又有趣的事情。未來的美國,要加入出口拉動型經濟的陣營,而這一陣營中的最大伙伴就是日本和中國。即便不考慮中國作為最大美元債權國的“債權價格”(價值早已貶值)下滑,弱美元對依然強化出口拉動中國來說也具有一定影響。沒錯,美國要親近亞洲,建立和亞洲國家(比如日本、中國和東盟)的更親密關系,但是,要完成本國經濟增長轉型是更根本的國事,那么弱美元戰略在奧巴馬的亞洲之行中,不會讓步。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未來通脹或將拷貝歷史走勢 | 經濟晴雨表?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首破百億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