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廣昌:我們的修煉
時間:09-12-28 來源:世紀海翔
郭廣昌:我們的修煉
[編者按]最低谷的時候,復星國際(HK:00656)跌至1.13港幣;那時的郭廣昌,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此次金融危機,是復星國際真正意義上的一次遭遇周期的挑戰。
但這或許也是復星全面表現其快速學習能力的一次實戰,在復星的三個“閉環”—投資、管理、融資上,復星比較成功地嘗試了“熊市投資學”:復星的投資組合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調整,管理上修煉內功,融資上大力利用債權杠桿。
只是,三個季度之后,郭廣昌在被問到對復星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是否滿意時,謙言道,“復星在各個方面都還做得不夠好”。
資本市場的反饋是,復星國際最近三個月的平均股價均在5港幣以上,盡管,在郭廣昌看來,“股價還應該更高些”。
我認為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做成事情。而要做一個贏的人,要做一個成功的人,要做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我個人最最看重的能力,就是學習能力。
復星,我們在成立之初最注重、講得最多的就是學習能力。所以我們在集團里面再三推薦的一本書就是《第五項修煉》。我們是一個綜合類的企業,我們有醫藥、房地產、鋼鐵等等。我強調學習的話其實是有兩個含義:一個含義就是中國所有的行業在我們起初做的時候,其實都處在低層次的階段,所以不是說看誰基礎更好,而是看誰學習得更快。我們都是從不會到會的,都是一步步學過來的,中國產業的這個現狀就是要我們具備這種學習得更快的能力。
學習的第二個含義是什么呢?我覺得任何案例都是用來批判的,不是用來做模板的。到MBA去學習,看到的所有案例都是可口可樂等等,這個跟我們創業十幾年的有什么關系?這個東西你能學嗎?很多方面你根本學不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企業都是特殊的,就像每個人都是特殊的一樣,你的基因是特殊的。我們要做的,恰恰是把你企業最根本的特點發揮好。所以你選擇這條道路,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說是沒有陷阱的,一定會成功的,那是不可能的。你要選擇這條道路的話,你就要知道這條道路的困難在哪里,問題在哪里,你知道了這些,那就沒有問題。
做一個綜合類的企業還是只做一個單一的地產或醫藥企業,其實都各有優缺點,關鍵是你如何把它的優點充分的發揮,把它的缺點能夠加以彌補。從組織機構、人員結構,各個方面去彌補你的缺點。
我跟王石老總有過一次爭論,我買了一瓶好酒,那一次是我買的最貴的一瓶酒,請他喝跟他爭論,關于專業化還是多元化,爭到最后,我實在急了,我說實在不行我在地產這塊我就找一個小王總好了,后來覺得這么說有點過分,于是馬上加了一句,當然王總這樣的人是很難請到,很難培養的,這是事實。
這講了一個什么概念呢?其實作為一個綜合類的公司,凈資產要做這么多的話,定位一定要非常清楚:首先要定位在投資者的角度,所有的事情不一定自己去做,但是一定要找最好的職業經理人去做,請這個產業里面最好的企業家,請他們來做,給他們一個平臺。
所以復星經過摸索之后,通過兩個層次的學習—組織學習和個人學習,我們最大的成績之一,就是知道了一個綜合類的企業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我的組織架構是什么樣子的,我該怎么去發展,我們摸出一條道路。其實每一條路都可能是成功的,每一條路也都可能是失敗的,關鍵是你怎么走。
作為一個綜合類企業的話,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三個價值鏈上我們要去持續創造:
第一是投資。投資創造價值。有時候,時間和標準是決定一切的。什么時間去投,投什么樣的企業,其實就是已經決定了60%你的成功與失敗。
復星很幸運的抓住了很多投資機會,一步步地走過來,我們一開始投資房地產、醫藥,后來投資鋼鐵,現在我們更多的關注消費品和金融服務業等等,我們隨著中國產業發展的腳步一步步過來,一步步尋找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好發展的產業。所以我們要用一種非常敏感的心態去感知,哪些行業會有一個最好的增長,當然,要找這個行業里面最好的企業和最好的團隊來領導的。這個就是我們的組合:最好的行業、最好的團隊領導最好的企業。
我們第二個價值鏈在哪里?就是怎么通過管理促進步。我們的投資,不是說我買股票,買完就不管了,也不是說地產公司去買塊地,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管,就是我們處在管與不管之間,去找一個度,我應該管什么,不管什么。
我們最近的一個案例,投資的國藥控股在香港上市之后,就是全世界前三大的醫藥流通企業,市值的話已經有600億左右,我們總共十個億左右的投資。那么這樣一個投資很多人就覺得,郭廣昌真會資本運作,真會抓機會,其實錯上。我講一個簡單的道理,復星投資國藥的時候是幾倍PE投資的呢?70倍。夠貴吧。那時的國藥是什么狀況呢?50多億的銷售1300萬的利潤,現在是500多億的銷售,8億左右的利潤。
復星并不是說只是一個財務投資者,我們這個投資首先并不是什么都管,但也不是什么都不管。是積極的投資,投資之后我們是積極推動管理進步的,那管理這塊我們著重推動它什么進步呢?
第一、推動它的一體化建設。以前國藥有六十億的銷售,但是它屬于國有里面的批發,上海歸上海,廣州歸廣州,其實不搭界的。我們就要加強它的一體化建設,物流要一體化,采購要一體化,銷售要一體化。
第二、我們要推動它的整個的擴張和收購,迅速要把網絡鋪到。
第三、降低營運成本,每年我們幾乎是降低一個點左右的營運成本。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點的話,500億的銷售就是5個億。
所以復星的投資并不是說我們眼光了,或者說我們揀便宜貨。我們是抓潛力,我們是靠發展。但是我這個發展不是說我什么都去做,那么我去做什么呢?在法人治理結構上,在董事會層面上,在戰略決策上,在人才培養上,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三個價值鏈就是對接資本市場,因為復星這樣一個模式,我們覺得錢是不夠的,因為你要做的事情太多。這就是資本市場的作用。所以我們發債券,A股融資,H股融資,等等我們都做。復星不是從做的第一天起就知道我十年二十年之后要做什么,那是神仙,我們都是人,我們是在不斷的摸索和學習中找到自己的道路一步步走過來的,當然我們走的還不夠快。
另外一個,團隊很重要。團隊主要講的是協作,合作好不好,我覺得這點很重要的。我自己很幸運的是我自己從復旦當了三年的老師出來以后,就一直有一個很好的團隊,而這個團隊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協作,互相支持,并且大家都在當中能夠學習和提高。
有時候最難過的事情就是說,開始大家五六個伙伴,由于利益的問題大家分了,或者說有伙伴跟不上了,你不得不淘汰他,這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非常慶幸,因為我們這個團隊非常團結,非常志同道合。所以,團隊之間首先要志同道合,要有愿景。
復星集團要有自己的愿景,我們的愿景就是要做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綜合類企業之一,不斷地為我們的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所以我們一定是把賺錢放在前面的。我想的很清楚,我們就是為我們的利益相關人創造價值,大家投資我們,大家看復星就是要創造價值,創造價值是根本,創造價值之后我才能在我的相關利益領域進行分配,給員工什么樣的回報,給投資人什么樣的回報,給社會什么樣的回報。
團隊第二個要求就是:互補。互補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家性格一樣的話,是個比較麻煩的事情,復星這幾個人都很互補。
此外,我覺得大一統的去看一個問題的話,溝通能力很重要,如果有一個良好的溝通,信息的傳遞是充分的話,就不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了,其實很多東西是由于誤解,由于不清楚情況,溝通是不充分的。我在公司里一直說,我們的經理人要有兩種勇敢的品質:一個勇敢的品質是我自己在努力的,就是不管對和錯,我就站在這里講了,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勇氣,另外一種是什么,不管別人的意見跟你是多么的不一樣,靜靜地坐在那里聽了,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這也是一種思考,說明你是有素質的勇敢的職業經理人,勇敢的企業工作者。第一種人還能多一點,但是第二種人很少,所以任正非有一篇文章:讓看得見炮火的人來指揮我們,我覺得說的非常有道理,我們企業大了之后,我們最大的擔憂就是可能會變成一個官僚機構,會變成一個只是上面在指揮的這樣一個機構,而不是聽到一線的聲音在指揮,當自己成功之后,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我們不再去聽別人的意見,而是更多的在發表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一個團隊之間要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協作,相互的支持的話,良好的溝通是前提,所以我始終認為,所謂好的領導者絕對不是一上來就總結發言的人,在我心目中一個好的領導者就是學習討論小組的一個組織者,他要把大家的意見進行組合之后,找出一條最好的道路來,所以他其實是一個小組一個團隊的組織者而已。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民眾“被代表”折射決策需保證程序正義 | 如何迎戰通脹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