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別做多的習慣
時間:10-01-11 來源:世紀海翔
告別做多的習慣
編者按:很長時間了,只有做多,唯有做多,才能賺錢。很快,股指期貨來了,融資融券來了,一切將有所不同,做多會虧錢,做空也可能虧錢。習慣了老的玩法的市場高手可能會被新的玩法消滅。每一次制度變革,都是一次洗牌過程,準備好迎接股市新時代的到來,我們需要告別做多的習慣!
公募基金:我們現在還只是“旁觀者”
作為市場的主要投資者,公募基金在將來是否能參與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還未有定論,當日對此消息反應相對平靜。
對市場:短期利好
“基金對此的關注度可能不會很高,畢竟是風險厭惡者。”富國天時基金經理、富國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貴賓當日表示,由于風險和收益的不匹配,基金可能起初會處在觀望狀態。
“對于股指期貨的推出和融資融券試點的消息,市場已經在今天下午做出了一些反應,小幅回升,對于后市,應該有一個比較強的刺激作用。”1月8日晚間,華商基金投資副總監梁永強對本報記者表示。
看好后市的基金經理也不只梁永強一人。
長盛同益基金經理馮耀東對本報記者表示:“股指期貨的推出和融資融券試點肯定會對市場帶來一些促進的作用,之前我就看好‘大盤股行情’,這樣一來就更加確定了,目前大盤股的估值也比較便宜,一季度市場創出新高的概率進一步增大。”
馮耀東指出:“后市來看,大盤藍籌股的市場地位將更加重要,機構的重視程度會更高,配置占比也會加大。”
銀華基金投資總監陸文俊對本報記者表示:“股指期貨的推出和融資融券試點對經濟的基本面并不會有什么改變,但對券商的基本面是利好。不過,我不會投機。”
大成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劉安田表示,總體來看,這一消息對市場是好事情,融資融券肯定會利好一些大的藍籌股票,市場投資者也會加快對大藍籌股的籌備。但他同時稱,對市場大的趨勢不會有影響。
華安基金研究總監宋磊的觀點也與此類似。在他看來,政策出臺對市場來說只能算是中性,“政策出來既不會使大盤繼續沖高,也不會形成打壓,只會加大市場的交易量。此前市場已經對此有預期,機構也配了很多的大盤股,對市場的影響可能在于周一市場有可能高開,但是短期內的持續性有待考察,而且可能會有資金趁高點拋出。”
華寶興業研究總監郭鵬飛表示,股指期貨使市場參與者可以進行套保、規避風險,對市場則更多的是長遠影響,“讓市場更加有效率,更能有效對市場定價。”
“對市場的中長期發展會產生深遠影響,豐富資本市場的投資工具和手段,有利于市場的長期穩定。”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
東吳基金投資總監王炯表示,對市場更多的是長遠影響,可以做風險對沖。但現階段市場流動性差,對大盤股來講可能有脈沖式行情。
招商基金研究部副總監陳玉輝評論道,初期試點規模可能比較小,對市場的影響以及對券商業績的貢獻較為有限。
對基金:豐富產品
此前市場預期兩項政策的出臺,對公募基金來說,最先受益的將是新產品。
“對于基金來說,現有的產品都參與不了,新的產品能否參與拭目以待。但對于專戶而言,由于產品設計更靈活,可能有些涉及。”大成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劉安田表示。
楊貴賓也表示,即使此后公募基金允許參與,“大部分老產品參與的力度可能會很小”。
“基金現階段不能投資,即使以后放開也可能會有限制。”宋磊稱,因此不會改變基金的操作方式和策略,對基金來說只是多了兩個工具。兩項政策的出臺傳聞一直不斷,公募基金顯然對此都有準備。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表示,基金實際上在2007年的產品設計上就考慮股指期貨的因素了,許多主動的被動的基金都將大盤藍籌股作為投資的主要標的。
“股指期貨對于基金進行套保規避風險,設計更復雜的產品有好處。”華寶興業研究總監郭鵬飛表示,公司一直在做相關研究,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推出后,做相關的業務和產品基本上沒有問題。“但還要等具體的規則和制度出來”。
風控要求更高
投資者向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時,資產要交給證券公司保管,但基金的資產是銀行來保管,一旦基金進行融資融券,資產又該交給誰保管?
融資融券和指數基金的推出,公募基金的風控要求驟然提升。
深圳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融資和融券實際上就是做多和做空,基金如果進行融資融券,對選時的能力要求相當高,何況融資融券的時間一般不會很長,這明顯與基金宣揚的價值投資理念有比較大的偏差。而且,基金持有的資產所有權歸屬于基金持有人,在沒有征得持有人同意時,基金有無權力進行融資融券?法律上也并無明確的界定。
“如果基金真要進行融資融券,現行的基金合同必須做相應的更改。”上述人士還表示,融資融券具有杠杠效應,風險不容忽視,融資和融券的保證金比例如何界定,也應該在基金的風險設置條款里有明確說明。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監察稽核部負責人表示,對于一些基金提前知道負面消息的股票,基金完全可以通過融券賣出,如何防止利益輸送和利益侵占,也需要相關制度建立“防火墻”。
券商:11家“第一梯隊”匆忙備戰融資融券
8日,融資融券正式獲批的消息,成為周末前最后一條重磅新聞。
“真批了?”接到記者電話時,數位滬上融資融券相關人士很是吃驚。此時,他們多半是在下班回家途中。隨后,他們的手機變進入繁忙狀態,互相間打探消息和下一步進展。
“去年12月底,國務院已原則批復了券商融資融券試點和開展股指期貨業務。選擇在這時候正式宣布,一是因為近期市場傳言太多,需要官方證實;二是考慮到,確認上述消息可以對大盤帶來正面影響。”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至此,券商籌備達三年之久的融資融券業務終于盼來了“準生證”。
多數券商人士表示,相對于股指期貨,券商的融資融券試點將較早推出;但從國務院原則批準到客戶真實參與,還有一系列程序需要完成。
“首先,證監會需要給券商下達申報材料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券商遞交材料;其次,證監會需要對券商材料進行檢查、評審,最后得出試點券商名單;直到拿到試點許可,券商才能真正推出該項業務。”滬上一券商融資融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從目前進展推斷,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業務的具體時間表,將是本月中召開的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的重點內容。”上述人士透露,而對券商來說,有望在今年春節前完成融資融券業務材料的申報工作。
“什么時候批下來,我們就能隨時推出。”記者采訪中,多數券商很有信心。券商人士介紹在技術層面上已經不存在任何問題,包括融資融券標的股票名單也將由證券交易所公布,屆時,獲得試點資格的券商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對標的股票進行調整。
沒有懸念的是,首批參加融資融券試點的券商,將從中信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申銀萬國、海通證券、光大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和廣發證券累計11家券商中產生。上述券商均在2008年10月25日和11月8日,連續參加了兩次融資融券業務聯網測試。
完成聯網測試后的2008年12月,證監會一直在用窗口指導的方式對證券公司的融資融券業務細則和申報材料進行規范。
“當時對我們的準備情況,有現場指導,我們也會去北京接受詢問,但并沒有提交最終方案。”一位參加融資融券準備工作的券商人士回憶稱。據其介紹,當時的反復考察的重點,除技術細節外,還涉及制度保障、法律文件等領域。
但進入2009年,券商翹首盼望的融資融券業務便進入“死水期”。“我們再也沒有接到任何關于融資融券的新通知。”一券商負責人透露。
2009年5月中旬,監管部門在杭州召集券商融資融券業務負責人進行座談,這是在2008年聯網測試后,鮮有的一次全行業內針對融資融券交流。但據與會人士透露,此次會議重點還是在于券商參與該項業務的技術探討。
但對券商而言,并沒有因此倦怠對融資融券的準備工作。“我們一直沒有間斷地對系統進行測試,希望速度能更快、準備更加完善。”一券商人士表示。一年多來,該公司技術部員工利用周末完成這些測試。
11家券商中,誰又能最終突圍成為首批試點券商?至今尚無跡象。“目前,試點券商評定標準尚沒有完成。”一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對記者透露。
在凈資本為綱的券業監管體系下,資本金無疑是衡量券商融資融券競爭實力的主要指標。尤其在《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實施后,明確要求券商開展創新業務必須有更加雄厚的資本金支持。
以2008年11家參加兩次聯網測試的券商為例,這些券商占據了2007年證券公司凈資本排名的前11位,凈資本規模均達到了70億元以上,其中中信證券以462.79億元排名居首,招商證券以74.45億元排名第11位。
參照Wind統計的2009年中期凈資本,截至2009年6月30日,參加測試的10家券商中(缺銀河證券數據),海通證券以360.31億元居首,招商證券以48.50億元排名第十。
進入2009年下半年,光大證券、招商證券的先后上市,大大補充了各自的凈資本,光大、招商分別躋身券商凈資本排名前五。
“剛剛實現過融資、每股冗余資本含量較高、凈資本符合規定、完成過融資融券聯網測試的券商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申銀萬國分析師孫健表示。
私募:中國對沖基金終于等來生根的土壤
A股市場即將迎來真正的對沖基金。
在私募基金業界,融資融券推出無疑是一大利好。“融資融券對私募基金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利好,在融資融券推出之前,市場缺乏對沖的機制,融資融券推出之后,私募基金可以采取更加了靈活的投資策略,我們旗下的所有產品不存在需要修改的情況,我們旗下的產品都適用。”1月8日晚,重陽投資合伙人李旭利對記者表示。
2005年新《證券法》通過,其中就規定證券公司可以為客戶提供融資融券服務,由此開始,市場對于融資融券就充滿期待。
“對于融資融券的推出,公司在產品開發等方面都已經有所準備。融資融券推出之后,私募基金多了一條腿走路,中國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對沖基金,未來甚至會出現通過風險對沖賺錢的對沖基金。”言語間,武當資產總經理田榮華難抑興奮。
私募業界對于對沖基金的渴望,也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在2007年,國內某知名私募的掌門人就曾經為了記者的一篇稿件約記者商榷,希望以后能將其管理的信托稱為對沖基金,理由是在國外,并不存在私募基金一詞。但是其也無法否認,A股的市場環境下,除了認沽權證在理論上具有一點點對沖價值外,并沒有可供對沖的工具。因此,即使稱為對沖基金,也是名不副實。
隨著融資融券的推出,私募基金即將可以正名,“有了融資融券,市場就有了做空手段,未來會產生出一批真正的對沖基金。”睿信投資李振寧預計。
雖然融資融券已經獲批試點,但是現有模式下,可融的“資”和可融的“券”都需要由券商提供,而券商的資本金規模遠低于理財產品的規模。
至今,公募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是數萬億,而旗下產品合計管理資產規模超過十億的私募基金也已經不少。
未來無法回避是,對沖基金的發展會受到券商資本金的制約,這實際上也制約了私募基金轉型對沖基金的可能。
李振寧認為這只是暫時的,“國內現在推出的融資融券只是試點性質的,融資的前提是券商有可提供的資金,融券的前提是券商有可供融入的券,所以融資融券試點雖然是走出關鍵一步,但是還是受到券商本身條件的制約,未來跟國際完全接軌之后,券商可以從銀行借入資金,用于開展業務,這樣券商本身的資金不再會成為瓶頸。”
此外,除了融資融券這一做空機制外,另一做空機制股指期貨也是蓄勢待發。
“融資融券的推出是為股指期貨推出做出了鋪墊。”李振寧認為,“如果沒有股指期貨,實際上空方跟多方是處于不對等的位置的,對于多方來說,如果做多股指,可以通過同時買入藍籌股影響指數,因為兩項操作都是同方向的,但是對于空方來說,只能賣空股指,卻不能通過買賣藍籌股影響市場。因為如果你是買入藍籌股之后再做空,則只是對沖,鎖定了利潤而已,如果是賣空之后買入藍籌股,那是幫助多頭打壓自己。所以如果沒有融資融券,空頭處于劣勢,有了融資融券之后,空頭可以在股市融券賣出,幫助自己在股指期貨上的空倉。由此多空雙方才能形成均衡,市場才會更加理性。”
“對于對沖基金的發展來說,只有融資融券還不夠,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對沖基金的成長條件會更加充分。”李振寧認為。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2010股市新主角產業資本以增發隱型套現 | 先內容后平臺 盛大收購連環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