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個大泡泡:美元利差交易
時間:10-02-03 來源:世紀海翔
下一個大泡泡:美元利差交易
美元在降至歷史最低的零利率時,拆借美元進行套利投資就風生水起,但是在危機渡過之后,美聯儲一旦加息,套息交易的退潮將引發連鎖反應。商品期貨、新興市場房地產、黃金與新興市場貨幣,首先將成為“關聯受害者”。
美元利差交易所衍生的投資泡沫隱患,正在被各國貨幣政策部門越來越關注。
動輒萬億美元規模的美元利差交易的任何動向,足以給全球金融市場引爆一場新的泡沫破裂潮,甚至它同樣悄然左右著中國房地產、股權投資市場的融資風向標。
利差交易者的“渠道”
美元利差交易流向中國內地的規模有多高?最有參考價值的數據可以從香港熱錢流入規模推測出來,多數美元利差交易資本在潛進中國內地之前,會選擇香港作為中轉站。
2月1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透露,從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底,超過6400億港元資金涌入香港。其中約4200億港元是在美元套利交易的推動下,迅速涌入。
從香港過境進入內地的資金只是美元利差交易的一部分。另外一條很重要的渠道,是貿易融資路徑。
一位熟悉其中操作流程的人士透露,例如一筆貿易額在1億美元的高品質鐵礦石進口到中國,國內買方通過貿易憑證向銀行開出1億美元的貿易融資貸款,年貸款利率基本在2%—3%,一旦鐵礦石實際品質并不高,只值8000萬美元,通過銀行貿易融資就能“派生”額外的2000萬美元資金,以2%—3%貸款利率的資金成本,通過國內買家與境外資本方的數個關聯帳戶交易,以設立境內投資公司等手段結匯人民幣投資中國樓市股市等,其收益應該不會低于2%—3%。
“銀行的對外貿易資金結算系統很難核實貿易標的物的質量,要監管這類美元套利資本流入中國內地,是存在一定難度的。”美國紐約梅隆銀行上海分行主管貿易結算的朱賢文指出,“當前相關部門也已開始加強對貿易融資結算項不明資金流動的監管,我們每周都會按外管局規定,提交相關貿易資金結算情況報告,對某些可疑的貿易融資結算行為也會羅列出來。”
同時,基于超低美元利率的推動,美元利差交易資本讓曾經陷入融資艱難的外資房地產基金與股權投資機構感覺到“資金源源不斷”。
在歐美傳統出資人仍對投資持謹慎態度時,去年2月領盛投資管理公司完成募集一只規模高達30億美元的房地產基金,去年9月凱雷集團開始募集一只新的亞洲并購基金,目標規模最高可達30億美元;此前里昂證券亞太恒富資本旗下私募股權不動產基金Fudo二號基金成功獲得8.15億美元的超額認購,他們的投資目標都描準了中國。
“偏高的募資額度,和歐美傳統出資人謹慎態度是有反差的,表明新的投資者正在大量出現,尤其是有些吸收美元利差交易資本的FOF(基金中的基金)。”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不少歐美基金必須考慮到美元利差交易出資方對高現金流與套現迅速的考慮,基本會采取交易獨立法分配投資收益,即只要某個投資項目IPO或并購套現,便迅速按約定將本金與投資收益退還給出資人。
目前,美元套利交易資本進入中國的熱情仍持續高漲。據中國對沖基金研究部主管銳衍透露,隨著美元超低利率帶來的美元利差融資交易盛行,現在對沖基金的平均杠桿倍數已從去年底的2.5—3倍又提高到3—3.5倍。隨著越來越多大型對沖基金落戶亞洲,它們正成為美元利差交易淘金中國等亞洲新興市場的新中堅力量。
泡沫將要破滅?
這些利差交易資本正遭受詬病。1月29日,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SA)主管特納(Adair Turner)在達沃斯全球經濟論壇期間明確指出,銀行和對沖基金借入美元并押注收益更高的新興市場投資,并未給實體經濟創造新價值。
如果美元利差交易只是在制造投資泡沫,泡沫破裂的時刻正在步步逼近。
1月27日,盡管關聯儲以9:1的投票結果決定仍然維持0—0.25%基準利率不變,但它聲明明確美聯儲將于2月1日如期終止大部分緊急貸款計劃,其與海外央行的美元互換安排也將在同日結束。
“這意味著美元量化寬松政策即將結束,美聯儲接下來的任務將是考慮升息應對資產通漲泡沫,絕大多數美元套利交易資本都會擔心自身的融資成本是否被提高,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及早退出。”銳衍表示,通常投資泡沫破裂時,誰跑得最慢,將虧損得多。
記者了解發現,目前正在收縮美元利差交易規模的,主要是高杠桿融資提供者—銀行自營部門、投資銀行及資金杠桿被放大至5倍以上的對沖基金。他們的“收縮”也是不得已的,由于其多數出資人已開始逐步贖回自己資金。
一旦這種贖回潮“越滾越大”,將推倒一系列“多米諾骨牌”。
長期跟蹤美元利差交易動向的Pi Economics創始合伙人Tim Lee認為,2009年以來,流向新興市場和商品期貨市場的資金的80%至90%是由美元利差交易推動,且當前全球美元利差交易規模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
于是,由于對沖基金與投資銀行資本推動而出現大幅上漲的商品期貨、新興市場房地產、黃金與新興市場貨幣,首先將成為“關聯受害者”。
去年黃金的最大購買者則是對沖基金、黃ETF與投機資金,但其中推動它們踴躍買漲的資金,同樣來自于美元利差交易。美國數家大型銀行去年提供給美國保爾森對沖基金4—5倍杠桿融資倍數,協助后者積極買漲黃金期貨,但如今黃金價格已從最高點1200美元/盎司跌破1100美元/盎司,市場已傳聞銀行同樣已開始限制對沖基金的杠桿融資倍數。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明確警告稱,如果在今年美國快速加息,可能會導致大量美元套息交易資金突然撤出新興市場,可能會引發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類似的新興市場貨幣危機。
前述外資房地產基金管理人透露:“目前已出現一些境外機構投資者要求盡快拋售物業回籠套利資本,一旦這類現象開始增多,容易引發新興市場大量房地產項目出現集體性拋售潮,最終動搖整個新興市場房地產投資信心。”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全球或將提前邁入貨幣緊縮期 | 警惕外部因素沖擊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