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原高盛“欺詐門”事件游戲鏈條
時間:10-04-22 來源:世紀海翔
還原高盛“欺詐門”事件游戲鏈條
當地時間
但是,高盛頭上的烏云顯然還在集結中。
與此同時,德國金融監管機構也要求獲知SEC起訴高盛的細節,并將在“仔細評估文件內容后決定是否采取法律措施”。
但是在美國證交會(SEC)提出高盛“涉嫌證券欺詐”起訴后,高盛強硬回應,認為SEC的核心訴求“誤導投資者”,對于高盛來說,只是遵守了不得透露交易雙方身份的行業內規則,并無過錯。
那么,在高盛“欺詐”事件中,誰是真正的受害者,誰又是始作俑者?這個游戲是如何進行的呢?
本報記者找到一位長期在CDO和CDS市場進行交易的華爾街業內人士。他曾經與高盛的交易對手ACA公司進行過同樣的交易,所以對高盛“欺詐門”游戲的玩法非常熟悉。
游戲的鏈條
在美國證交會的起訴書中,出現了高盛、ACA公司、荷蘭銀行(ABN Amro)、保爾森基金、德國工業銀行(IKB)、蘇格蘭銀行六家企業,同時,出現了三個產品——按揭貸款證券化產品(RMBS)、信用違約產品(CDS)以及復合型擔保債權憑證(Synthetic CDO)。
高盛的資料顯示,截至
市場公開資料顯示,除CDO產品管理外,ACA旗下還有一家擔保公司(ACA Financial Guarantee),同樣為數百億美元的CDO產品進行擔保。
“ACA公司在外界雖不為人知,但在業內,是非常出名的CDO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針對CDO 進行保險的CDS的出售者。”上述華爾街知情人士說。
高盛的這個游戲,到底是如何玩的呢?
高盛在本月18日出具的對SEC起訴的回應顯示,保爾森基金確實曾經“協助”ACA公司挑選CDO產品底下的基礎產品——按揭貸款債券(RMBS)。
但是,ACA同樣拒絕了大量的保爾森基金挑出的債券,選擇了符合自己選擇條件的債券。據當時的市場公開數據表明,算盤(ABACUS)-2007-AC1 Synthetic CDO下所選中的基礎按揭產品(RMBS)多達20億美元。
但是,ACA只選擇了該產品中的一部分,銷售CDO產品,數額接近9.09億美元。
同時,ACA公司為了增加自己的盈利,對外銷售了一部分針對AC1產品的信用違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為AC1的價值進行了保護。
也就說,ACA開出了一張保單,獲得保險單的收益。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年在做這個交易時,ACA公司隨后將保單經由荷蘭銀行賣給高盛。荷蘭銀行在當中加了幾十個基點(BPS)。
之后,高盛再將這張保單轉手給保爾森基金。
也就是說,如果ACA公司選擇的RMBS產品價格下滑,那么保爾森公司將從產品價格下滑中獲得收益——保爾森基金并未直接做空市場。
在高盛所設計的這一個游戲中,ACA與保爾森基金才是真正的對手盤(counter party)。
ACA想依靠CDO和RMBS的產品賺錢。但是,保爾森想在下跌過程當中賺錢。
隨后,高盛還將CDO產品出售給其它投資者。包括德國工業銀行(IKB)買下的1.5億美元產品。
“但是,高盛并未透露這個產品總共打包了多少。所以,高盛自己手上有沒有持有部分這樣的CDO產品,很難說?!鄙鲜鲋槿耸空f。
不過,高盛18日的回應,透露了一些相關信息——高盛在同樣的投資組合中損失了9000萬美元。這一部分損失很可能來自于高盛手上沒有賣出的CDO產品。
6個參與者的命運
據公開市場資料,ACA公司于2007年申請破產。原因是其所擔保的CDO產品價值大幅下滑。
事實上,ACA幾乎是美國金融危機中倒下的第一個公司。他們擔保了近1000億的CDO產品。
據美國證監會的起訴資料,ACA倒下以后,作為中介人,轉賣了AC1 CDO產品保險的荷蘭銀行倒了大霉,被迫承擔起賠付的責任。最后,荷蘭銀行的買主,蘇格蘭皇家銀行賠付了8.41億美元。而這筆款項,經由高盛轉給保爾森基金。
迄今為止,在這筆交易里的五個參與者都受到嚴重損失:ACA公司破產,荷蘭銀行被收購,蘇格蘭銀行最終付了一張8.41億美元的賬單,而高盛自己,當年在該筆交易中賺了1500萬美元,然而,卻在同樣的資產上賠了9000萬美元。
更難以預料的是,因為SEC的起訴,
只有保爾森基金算是嘗到了甜頭。
“保爾森基金最后轉向做空ABX指數,狂賺了一筆?!睋浾卟稍L的該位知情人士透露。
保爾森基金沒有被指控,不過,也被卷進了漩渦。但保爾森認為,在與高盛的交易中,自己始終是“合乎情理的”以及“善意的”。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國會成為贏家中的一個嗎? | “中科信”資本軍團“重裝上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