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控“貨幣泡沫” 化解“硬著陸”風險
時間:10-05-05 來源:世紀海翔
嚴控“貨幣泡沫” 化解“硬著陸”風險
“股神”巴菲特近日在股東大會上表示,全球發生“重大通貨膨脹”的風險確實增加,并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就是在賭博”。而具有“末日博士”之稱的Marc Faber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則預測,中國泡沫化的訊號全都出現了。這些觀點是前期某些“中國經濟泡沫論”的持續,因此,抑制通脹與資產泡沫以避免出現“硬著陸”是未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通脹預期正在增加,盡管中國官方CPI數據以及預測都較為溫和,但是,考慮到2007年所謂“結構性通脹”的教訓,中國應該對通脹預期有清晰的態度而不能心存僥幸;此外,中國地產存在泡沫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中國經濟存在通脹風險與資產泡沫的雙重挑戰,央行宣布從
在經濟學中,泡沫一般有三種形態:信用貨幣;政府的滾動負債;資產泡沫。而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有著明顯的區別,資產泡沫是資產價格脫離其基本價值,通貨膨脹則是價格的持續性上漲。進一步講,前者是一種或某類資產存在泡沫,是微觀的,局部的;后者是一個指數,強調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漲價,是宏觀概念。他們具有的共同因素是貨幣。
但是,貨幣也是一種資產泡沫的特殊形式,因為其產生幾乎沒有成本,價值基本為零,但是它又有價格,能購買到其他商品。它在承擔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的同時,如果信用貨幣總量的增長超過經濟增長速度,通脹就不可避免。而貨幣過多發行以及通脹預期,也是資產泡沫形成的貨幣基礎和心理土壤。目前,中國正在打壓地產泡沫,而事實上,通脹也是一種貨幣泡沫的爆發和破滅狀態。眾所周知,中國農產品價格今年以來普遍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工業制成品也因原材料上漲而面臨很大的漲價壓力。
因此,中國通脹壓力與資產泡沫的源頭是貨幣泡沫。在次貸危機爆發后。美聯儲為應對危機,基礎貨幣從八千億美元猛增到兩萬億美元,廣義貨幣迅速擴張到八萬億美元;中國的基礎貨幣已超過兩萬億美元,廣義貨幣達65萬億人民幣也超美國。問題是,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而與國際化的美元不同,人民幣只在國內流通,這意味著中國貨幣陷入泡沫狀態,并催生資產泡沫與通脹。
鑒于超額準備金率可能仍保持在2%左右,存款準備金率上調50個基點對于銀行放貸能力的直接影響十分有限,因此,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被視為只是一項比公開市場操作成本更低的回收流動性的途徑,而不是嚴格的緊縮措施。與此同時,因遲遲不利用價格工具管理通脹預期,貨幣政策給市場的感覺是,通脹并不重要。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驟然膨脹的信貸大多數流入地方政府項目與房地產業,前者是投資過熱的源頭,后者積累了資產泡沫。數據顯示,去年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負債總規模,已經超過了地方政府全年的總財政收入,這預示著如果不及時緊縮貨幣政策,可能出現信用貨幣、政府的滾動負債、資產泡沫等三種泡沫共存的危險?,F在是采取措施的時候了,如果等到通脹在國內外諸多因素的支持下得以發生,那么事后的“追趕式”措施將無法遏制通脹,但往往會導致經濟的硬著陸。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掮客”龐玉良 | 拯救希臘背后的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