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lm 出局惠普入場 智能手機版圖大變?
時間:10-05-13 來源:世紀海翔
Palm 出局惠普入場 智能手機版圖大變?
記者手記:2007年,當蘋果iPhone橫空出世,大部分人以為它還只是個“會釋放霧氣”的品牌:智能手機由此從黑莓時代的商務工具進入尋常百姓家,但沒有太多人注意到它所意味的可能不僅是生活方式,而是生活道路。
直到3年后,一個嶄新的時代已呼之欲出。
根據摩根士丹利最新出爐的《移動互聯網研究報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遠快于桌面互聯網,且規模大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因為它代表著五大趨勢的融合:
該報告還同指出:2010年,智能手機的發展將超越全球筆記本電腦加上網本市場,并在2012年超越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筆記本+上網本+臺式機)。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將為消費者及部分產學研腦敏捷的市場巨頭和創業者帶來巨大利益,而另一些反應遲滯的公司,則對所發生的一切摸不著頭腦。
這也正是我們在“5·17電信日”前推出“美國移動互聯網”專題的初衷所在——
一方面,在全球移動網絡領域落伍了十多年后,美國究竟是如何重新抓住了領頭羊地位——多虧了蘋果、谷歌、亞馬遜及其它很多公司包括如Facebook在內的一批新興公司,而且,硅谷一批有競爭力的活力公司一點也沒有停下來的跡象。那么,它們的技術趨勢、商業理念以及主要玩家們的想法和做法是什么?
另一方面,“東方欲曉、
本系列以美國智能手機開山鼻祖——Palm的出局作為開場,不僅因為它的垂直下落是美國移動互聯網激烈交戰的一個縮影,更在于,它標志著戰役正進入一個新階段。
舊金山時間
十天前,惠普以約12億美金的現金收購了這個PDA的老東家——Palm。“Palm系列到此為止,是時候與它告別了。”Mike聳聳肩。
但這不是智能手機的鼻祖Palm重新喚起硅谷人記憶的第一事件。事實上,當這個硅谷最古老的品牌之一在沉寂良久后突然于十幾周前“翩然起舞”,硅谷人就在討論它是否可能破產。
事情源自其2009年四季度的一份財報——這份災難性的報告指出:Palm營收不及預期的一半,而其智能手機品牌Pre和Pixi都存在銷售不佳和嚴重的庫存積壓問題。此外,它的自由現金流為負。很快,硅谷又爆出其軟件大將已經出走和其已與主要經銷商RadioShack終止合作的消息。一時間,Palm成為空頭最愛,據記者4月中查詢的數據,其發行在外的股票約有38%已被賣空。
不過,Palm仍擁有若干智慧財產權資產,如為數不少的硬件和軟件專利,尤其是廣受好評的手機操作系統WebOS。對初涉手機市場的公司和電腦公司而言,這是開拓智能手機業務的捷徑。于是在管理層決心設法解決因難甚至包括整體出售公司時,Palm股票又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上漲近60%;而相繼進入的收購緋聞名單一直在拉長,這包括:惠普、思科、宏達、戴爾、聯想、華為和中興通訊等。Palm對后幾位中國公司當然也具備吸引力,因為它能帶來一個全新的移動運營平臺和美國運營商的關系資源。
顛簸不已的“過山車”就這樣在
首先,有了財大氣粗的惠普支持,一個更強大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即將誕生,那就是“Palm WebOS”;其次,英特爾基于X86架構的Atom處理器勢力進一步被削弱,而“ARM聯盟”將變得更強壯;再次,長期霸占硅谷眾公司年銷售業績第一名的惠普終于進入了智能手機市場,而伴隨“HP Tablet”的到來,iPad可能迎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強敵。
Palm的隕落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當新來硅谷做客的人路過Palm位于Sunnyvale的總部時,都會被老硅谷人提醒——這家公司曾有過多么燦爛的過往。
上世紀90年代早期,可謂Palm的全盛時代,其PDA產品推出了一代又一代,售價在200美金左右,硅谷幾乎人手一個,非常流行。
“我正是在那個時候,購入了這個PDA。”Mike說。
通過Palm產品的協助,“Mike們”的生活變得井井有條,且隨時能接受重要信息。這一造型優雅且具備高效率功能的掌上電腦,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能吸引新奇事物與流行時尚追求者的產品,這也使它很快成為了主流市場的焦點。
不過,就像大部分英雄隕落的故事: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全盛后的Palm并未能抓住關鍵性的歷史機遇——當internet時代到來,當手機制造商紛紛將PDA嵌入手機及掌上電腦逐步向智能手機轉型之際,它沒有意識到這種功能融合的時代趨勢,反而執意于完全取代電腦的夢想。而當Palm意識到并開始進行電話通訊功能的集成,一切都已為時太晚。
2009年6月,后徹后悟的Palm也曾試圖重振旗鼓,推出智能手機Palm Pre和全新的操作系統WebOS。
曾有不止一位硅谷移動領域的人士向記者指出:“這是一款很好的手機,Palm WebOS是一個很好的移動平臺”。在業界好評如潮下,Palm再接再厲,五個月后又推出了新一代Palm Pixi,這款又炫又酷的智能手機甚至還有藝術設計系列,而與iPhone等智能手機動輒幾百美金的售價相比,它99.99美金的售價也可謂便宜。
不過當大勢已去,無論如何掙扎,也只能是個悲劇——盡管Palm一再降低其產品售價甚至向購買手機的消費者免費提供一些額外服務,這個品牌也已失去昔日光澤,消費者對它的興趣已經不再,嚴峻的現實使Palm走得非常辛苦:當蘋果的iPhone、黑莓的銷量節節上升,而基于Android平臺的手機也增長迅速并搶占更多市場時,它的銷路多面受敵。
要命的是,Palm所捆綁的運營商還是Sprint,這是美國排名第三的運營商,且又是CDMA制式,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Palm的用戶數;而美國智能手機市場就是一個完全的“諾骨牌效應”——更少的用戶數將導致平臺上更少的應用開發,反過來,更少的應用開發也會進一步導致更少的用戶。
據記者查閱的數據,Palm最近一個季度的智能手機銷售量只有40萬部;而上季度iPhone的銷量,則幾乎是它的22倍,高達875萬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Palm最終委身惠普前,也曾多次易主——如曾被路由器制造商US Robotics購下,后者又于1997年被3COM Group收購,直至2000年才恢復自由身。就此次十年后的再次失身,硅谷對Palm懷有感情的人都希望它東山再起,惠普由此成了最大賭注。
“花開花落,但很快又將花落花開,”Mike說:“重要的是——這一次的買家是誰。”
被改變的
惠普是誰?硅谷人相當清楚它的實力——
近年有關歷年營收的“硅谷150強”榜單,惠普一直雄踞榜首,笑傲其后千變萬化的公司名單。2009年,它的銷售業績與第二位的差距是2.5倍于后者,被視為未來十年中地位已完全無懈可擊的公司。
“我們將重力投資研發Palm為基礎的產品,和Palm獨立行動相比,將把更多產品推廣到更多國家的更多消費者。”收購當日,惠普高層向媒體表示,亦輕描淡寫提及:也有意將Palm的技術運用到它智能手機外的產品如平板電腦。
不過,硅谷人將惠普的出手解讀得更為直接——“增加惠普平板電腦與iPad的競爭力。”
據記者了解,與iPad相比,惠普平板電腦在電池壽命、用戶界面和制造成本等多處落于下風,而iPad是基于ARM CPU內核設計的,在功耗與成本上都占優勢。
惠普最早傳出要進軍平板電腦市場的消息是在1月初的CES上。當時,惠普展示了其基于Intel的ATOM CPU內核及微軟Wimdows7操作系統的“HR Tablet”,但現在,并取代以另一個與Palm技術有關的產品。
Palm的技術基于ARM。事實上,正如英特爾是PC芯片霸主,已存在多年但近幾年才火熱起來的ARM是手機應用處理器架構的霸主,與英特爾基于X86架構的ATOM CPU相比,它具有功耗、成本更低,更開放,也更適合嵌入式系統設計的特點,當年橫空出世的iPhone用的就是三星生產的基于ARM架構的處理器。
通常,在決定硬件架構之后,還需決定軟件和操作系統。惠普有兩個選擇:“一是微軟的Window Mobile,另一是谷歌的Android。出于競爭考慮,微軟拒絕讓惠普將其操作系統運用到它的平板電腦上,而Android最近又困窘于蘋果對宏達的訴訟,收購Palm于是成了惠普最好的選擇——最要花一筆不貴的錢,就能獲得口碑不錯且擁有自主產權的WebOS操作系統,而這一操作系統,還是基于ARM。
由此來看,交易是惠普的一次深謀遠慮,亦意味“Palm WebOS”將以更強大的面目很快重新殺入移動操作系統市場,給蘋果的iPhone和Android帶來沖擊;而對英特爾來說,可能不僅是丟失了一個大單子這樣簡單。
“英特爾真正的問題是,目前的手機生態系統都圍繞ARM而不是它的X86架構。作為與英特爾合作挫折的一個結果,現在惠普與Palm的新結盟,又等于給了行業一個建議——不要與英特爾行動一致。”
IT業很有趣的一點的是,任何一個曾在原技術浪潮中占主導地位的玩家都難在下個技術高峰中繼續成功,英特爾希望以其移動領域的ATOM CPU展示未來,但惠普卻做出了一個類似“分水嶺”的選擇。而這一次,英特爾在PC業上的老伙伴——微軟,可是一點忙都沒幫上。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華晨庫存預警 | 地產業商業模式將推倒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