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桑拿看文化產業
時間:10-06-21 來源:世紀海翔
從桑拿看文化產業
我們關注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主要有三個維度。一是模式,看模式是否有創新之處,是否能滿足大眾的新鮮感;二是看它的用戶體驗如何,它的客戶愿不愿意再介紹給他的朋友,這是對它口碑最直接的判斷;三是品牌影響力,就代表它的生命力能否持續延續下去
文化創意產業現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從國家戰略上來講,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目前,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占GDP的比重還非常低,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非常明顯。
在政策春風帶動下,文化創意產業一片繁榮之景,各地也紛紛出現了專門的文化創意產業基金。過去的PE/VC多投資于一些技術型的、生產型的行業和公司,現在也正在逐漸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力度。
文化創意領域也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的問題。以前,國內的主要文化、體育活動設施幾乎都是政府主導建設,比如鳥巢、國家大劇院等,但作為一個產業來講,這種政府主導建設的方式將會逐漸變成以民間資本為主導的方式。在我看來,文化創意產業的前景還非常巨大,要形象地估算到底有多大的空間呢,有一個簡單的方法。
洗浴業的啟示
文化創意產業的服務對象是人,它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更簡單地說,是提供一種服務來填補人們的休閑時間。從時間上來看,不管誰都是24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工作的時間以外,剩余時間都會做一些休閑選擇,文化創意產業要服務的就是人們的這部分閑暇時間。
我去美國有二十多年了。在國外時,往往在工作之余,我會上網專門去查查有什么好的音樂劇,有什么好的餐廳值得品嘗,再看看還有什么其他有趣的休閑活動。
而在國內,人們閑暇時間能夠選擇的消遣娛樂方式,尤其是家庭娛樂還是挺少的,尤其是對于一個有老有少的家庭來說,可選的家庭娛樂方式少上加少。如果有個小孩,根本不知道周末帶他們去哪里。
另一方面,中國又有一個獨特的現象,就是桑拿洗浴業特別發達,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很多桑拿洗浴場所,檔次高低不一。我經常開玩笑說,全世界其他國家的桑拿洗浴場所全部加起來也不一定比中國一個省多。盡管桑拿洗浴也是休閑的一種方式,但這種方式卻并不一定適合家庭娛樂休閑。
這個現象背后其實有幾個啟示。一是,人們有休閑娛樂需求,在這些地方消費的也是人們的時間,但并不適合全家老少;二是,很多桑拿洗浴都建得金碧輝煌,投資了大筆資金,也就是說明休閑娛樂業并不缺少熱衷者和熱衷的資金,還有個特點,桑拿洗浴都沒有百年老店,說明休閑市場對這種方式的認同度并不高;三是,休閑娛樂的投資者眾多,而水平低下,更無創新及想象力可言。
為什么現在說中國的文化產業有那么大的空間,那只需要看中國的桑拿洗浴業規模有多大,就知道文化創意產業的空間有多大。
我上次去瑞士日內瓦時,想去拜訪一個朋友,和他約在了一個星期日的下午4點。結果我們到那里的時候,發現日內瓦的城里都是空空蕩蕩的,大家都在周末去度假、滑雪了,冰雪運動成為大眾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這種健康的休閑方式得到了全民的熱愛。接待我的那個朋友也是匆匆忙忙從很遠的滑雪場趕回來的。
我一共去過五次瑞士,瑞士之行其實給了我很多聯想,畢竟這個國家沒有經歷過戰爭,很多歐洲人有錢人經常去那兒,因此,瑞士人就會想如何滿足這些財富階層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都知道瑞士產名表,這是很好地迎合了這些財富階層的需要。在那邊還看到有很多鐘表博物館,我特別喜歡,因為它把文化和這個國家的特產及歷史藝術性地結合在一起。國內這種文化設施很少。
國內的文化創意產業仍然缺乏的是創新。大家都喜歡一窩蜂,比如弄影視城,都一擁而上,建好幾個影城,并沒有什么創新。其實,中國有許多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創意成果,比如四川的變臉,湖南的花鼓戲,但千百年來都是一成不變,沒有人去將這些成果賦予更多的現代文化表演方式,因此,這些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已經在逐漸淡去。
我們關注文化創意產業項目主要有三個維度。一是模式,看模式是否有創新之處,是否能滿足大眾的新鮮感;二是看它的用戶體驗如何,它的客戶愿不愿意再介紹給他的朋友,這是對它口碑最直接的判斷;三是品牌,一個項目能否形成一個品牌影響力,就代表它的生命力能否持續延續下去。
影視娛樂的挑戰
去年中國電影的全年票房達到62億元,而一部 《阿凡達》僅17天時間,就獲得1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其中不包括中國)。換句話說,一部電影在17天把中國一年的票房就超過了。這也正說明,在商業的模式上中國有很多的投資空間和機會。
我們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已經有很久了,對影視娛樂業也有很多的投資體驗,從第一次投拍《高考1977》也有一年多的時間了。今年我們投資了好幾部電影,除了大家都知道的 《未來警察》外,我們還投資了《雪花秘扇》和《山楂樹之戀》,這幾部影片都還處于緊張拍攝或后期制作中。 《未來警察》是王晶導演劉德華主演的, 《雪花秘扇》則是李冰冰、全智賢、休·杰克曼等很多明星主演的,《山楂樹之戀》是張藝謀的新片。
實際上,電影投資在投資領域中的風險是最大的,中間的變數太大,也很難預測和保證每一部影片在商業上成功。
在國內,電影銀幕的數量是制約影片商業運作的一大門檻。可以對比一下,國內現在的銀幕數量大約是四五千塊。而美國銀幕的塊數差不多是四萬塊,這么算來,我們只是他們的十分之一。中國現有城市人口近7億人,美國現在城市人口不到3億人。如此計算,國內在電影銀幕上的差距體現得更明顯。國內電影銀幕在不停地增加,但要達到美國的水平還遙遙無期。
另外,電影主要以周末、節假日為主,一年也就51至52個周末,現在國外進口大片要占掉一部分,這使得國內本土的電影市場更受擠壓。正因為這樣,在國內的市場上,真正能夠賺錢的電影并不多,每年票房超過1億的都屈指可數。所以如果真要拍好萊塢那種大制作的電影,無國際銷售,僅只依賴中國市場顯然是不可行的。
我們在評估電影項目時,無非從三個方面評估要不要做這個事情。第一是看該片的目標觀眾市場,有無國內外的發展空間;第二要看做什么樣的東西,劇本和創意是否有吸引力;第三看什么樣的人來管這個團隊、做這個事情,是否有成熟的團隊來運作。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一定要爭取走向海外市場。除此之外,也必須得有創意性的模式才能贏得超額回報。比如我們投資張藝謀 “鳥巢版”的《圖蘭朵》,我們就能把 《圖蘭朵》的舞臺做成一個能在全世界的體育館演出的標準化舞臺,1998年 《圖蘭朵》在太廟的演出一場2000人,演了10場才2萬人;在鳥巢,一場4萬多人,演了兩場8萬多人,效果非常好,而在臺灣一個棒球場上的演出,則來了3萬多觀眾,也受到了追捧。
我們還看好的一個方向是動漫領域, 《喜羊羊與灰太狼》表現非常火,也給了我對中國動漫產業看好的信心,之前還有《虹貓藍兔》也反響不錯,但這些都沒有走出國門。中國有很多故事可以作為動漫的題材,但遺憾的是很多題材都是外國人來導演和改編的,如花木蘭就被迪斯尼公司改編成了一個商業上非常成功的電影。
如何把中國元素創新并包裝成一個能為不同國家觀眾所接受和喜愛的文化產品,是一個核心問題。我在美國留意到,那邊的 “O”SHOW在拉斯維加斯非常火,是由加拿大太陽馬戲團制作的。實際上,那里的演員大都是來自中國、俄羅斯及蒙古的雜技演員,主旋律也是二胡拉的。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涉入法國旅游產業 | 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由投資者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