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獨家注資251億 信達股份公司年內掛牌
時間:10-07-12 來源:世紀海翔
財政部獨家注資251億 信達股份公司年內掛牌
一位中國金融學會的專家認為,AMC是肩負歷史使命而成立的,隨著使命的完成,亦理應“消失”,但是目前現狀是不僅延續下去,AMC還得以壯大,似乎有悖于初衷。
先行一步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下稱信達)終于揭開了AMC(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進程序幕,其他問題將再次留給未來。
近期國務院批準了信達股改方案,
“雖然財政部獨家發起設立信達股份,但財政部還是吸收了其他部委的董事,如委派中央匯金公司人士去信達任職,這樣利于下一步部門利益的協調?!?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7" Month="7" Year="2010">7月7日,消息人士對本報稱。
問題留給未來
“AMC經營了十余年,政策性業務已無潛力可挖,剩下的資產都收不回來,另外還有幾千億的掛賬損失,已面臨生存問題,不改不行?!币晃徽賳T表示。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的虧損已經侵蝕到了其100億元資本金。
來自多個渠道的消息證實,國務院近期已批復AMC中資質最好的信達公司轉型方案,該方案將信達定位為現代綜合金融控股集團。
在這一最新方案中,信達將效仿工行與農行的財務重組模式,與財政部共設“共管賬戶”,用以吸納信達歷史形成的2000多億掛賬損失,存續期十年;此外,信達所欠的數百億元央行再貸款也將停息掛賬。
“共管賬戶”的本質,是用未來的收益來還當前的欠賬,做法是將剝離的不良資產置換成優質資產,變成持有財政部的等額付息債券,財政部以未來獲得的分紅、所得稅等歸還。
據悉,信達的重組改制將分兩步走,一方面對政策性虧損掛賬,另一方面對商業損失做減值處理。目前,財政部還在清理與信達有關的歷史資產賬目情況,比如多少是屬于政策性損益、多少是商業性損益。
引入“共管賬戶”方案后,財政部不需要立即支付現金化解損失,但盡管有十年時間,事實上工程非常浩大,用未來利潤來還實屬不易。現在用“共管賬戶”雖然沒有實質性解決問題,但皆大歡喜,這一問題或許到信達轉型成功之時,依然沒有定論,于是自然地留給了未來。
工行2005年股改時最初設計共管賬戶存續期是五年,但隨著經濟周期上升及上市后股權大幅升值,因此其共管賬戶已經提前歸還完畢。而相較于大型商業銀行每年上千億元的凈利潤,四大AMC中表現最好的信達年利潤不過幾十億元,在十年期限中償還2000多億元的巨額掛賬,實屬不易。
股改上市路徑
按照上述方案,信達的財務報表將變干凈,也無須像此前有報道說的成立母子公司的形式,將壞資產留在母公司,好資產裝進子公司上市了。而是財政部將作為惟一股東推動信達改制,完成商業化轉型,進而引進戰略投資者、擇機上市。
事實上,信達最初的方案與新方案大相徑庭。此前方案是建行作為戰略投資者,持有轉型后的信達之49%股權,財政部持有51%股權;華融資產也是如此,工行作為戰略投資者持有華融資產49%的股權。但這一方案終因資產管理公司資產如何定價估值等方面的難題而擱淺。
作為上市公司的建行,在信達的政策性包袱沒有厘清之前,如何確定建行投資信達的入股價格和比例,是一個難題。2009年11月,建行董事長郭樹清在接受采訪時也坦承,盡管建行表達過投資信達的意愿,但“AMC最難的是估值問題”。
現在,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由財政部全資控股,在信達完成重組改制之前,暫不引進其他股東。
一位財政部接近人士說,這是因為財政部考慮到自身的控股地位以及資本溢價效應。他解釋,接下來,財政部作為獨家發起人,還將引進其他股東,諸如國有商業銀行等大型機構。首選對象為國內機構,之后才可能是境外機構,至于是否引進海外戰投還需獲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戰略意圖很清楚——下一步是溢價增資擴股,非公開募集資金,將“盤子”做大?!岸斦烤痛怂@得的資本溢價也符合國家利益?!币晃回斦抗賳T坦承。
不過,“251億元的資本金想要做成現化綜合金融控股集團顯然還遠遠不夠,也會影響到業務范圍,如果證券、信托、基金、保險等業務領域全面開花,還要吸收大量的資本金,方能起到資本杠桿作用。”上述接近人士表示。
據信達資產內部人士透露,其希望信達等AMC走以金融為主業的道路,而對信達旗下頗多房地產業務頗有微詞,在房地產緊縮政策期間,被稱為小信達的信達投資在拿地、開發方面已然頗為收斂。
在財政部接近人士看來,現在的信達尚不具備上市條件,惟有把信達的“盤子”做大做實做強,成熟之后方能推向市場資本。
信達作為四家AMC中經營效益最好的一家,其股改試點極具示范效應。
“甚至還可能兩家AMC合并,但關鍵下一步是否具備金融綜合經營的能力與管理水平。信達股改中有很多工作要做?!鄙鲜鋈耸空f。
一位中國金融學會的專家認為,AMC是肩負歷史使命而成立的,隨著使命的完成,亦理應“消失”,但是目前現狀是不僅延續下去,AMC還得以壯大,似乎有悖于初衷。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騰訊的風險 | “周期調整”與“多重政策”作用下的宏觀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