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明哲啟動“超人”計劃“摩天樓”揭秘平安2014
時間:10-08-06 來源:世紀海翔
馬明哲啟動“超人”計劃“摩天樓”揭秘平安2014
2014年,一座高達
建在深圳中心區的這座摩天大廈是中國平安國際金融中心。與在建的總部大廈形成平行線的,還有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金融帝國”狂飆突進的雄心。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本報記者獲悉,中國平安目前已在內部悄然啟動“超人計劃”——產險超人保、壽險超人壽。
任匯川、李源祥分別是“超人計劃”的實施者。兩年前,任匯川就制訂了平安產險的“超越市場”計劃,而李源祥也向平安壽險各分公司負責人密授了“超人計劃”。
排兵布陣已在展開。短時間內組建47萬人的平安壽險團隊,平安產險上半年高達60%的超常增長,顯示平安已經發起登頂之戰。
2010年中,隨著收購深發展(000001.SZ)的完成,剛剛考察歸國的馬明哲又在內部提出了銀行板塊超越計劃。
然而,面對平安的咄咄逼人,人保、國壽乃至太保豈肯袖手旁觀?
2014平安產險超人保?
截至
據保監會統計數據,以產險三巨頭來看,人保、平安、太保截至6月底的原保費收入分別為814.06億元、299.75億元、270.4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1.73%、61.1%、45.2%。而市場平均增幅為33.47%。
“今年上半年的超量增長,是基于2009年的超太保之戰。”一位平安產險的人士稱,與人保、太保原來基礎厚不同,平安產險在2009年之前始終處于產險三強末位。2008年,平安產險市場占有率為10.9%,2009年的超太保之戰將市場占有率上升到12.9%。
“要想超人保,必先超太保。超了太保,增加了底氣,去年底定下了今年約460億元的目標,上半年計劃達成65.8%。”該平安產險人士稱,起初大家也覺得目標太高,現在來看,完成全年目標甚至沖500億都有可能。
雖然試圖打翻身仗的太保以45.2%的增幅可謂表現不俗,但從持續增勢來看,太保翻盤有難度。近年增幅一般、市場份額不斷被稀釋的人保才是平安產險超越的目標。
如果上半年雙方增幅能持續下去(事實上,平安產險已經持續了兩年半時間),平安產險在2014年有可能超人保,正是馬明哲的摩天大廈竣工時間。
事實上,因全國網點遠不及人保,平安產險目前采取的戰略是城市包圍農村,也就是說,平安產險試圖先拿下若干核心城市市場份額的頭把交椅。
從全國原保費收入最高的廣東、江蘇,以及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來看,人保產險與平安產險上半年原保費收入在上述地區的同比增幅差距較大,雙方差距進一步縮小。
其中,平安廣東產險上半年原保費收入為35.97億元(不含深圳),落后人保17.61億元。平安廣東產險日前制訂的內部目標是超人保之戰在2到4年內完成。
而在上海,平安產險上半年以76.72%的超級增幅(市場平均增幅28.88%)已經追平人保、太保,人保只剩下了0.03%的市場份額優勢。如果不考慮近1.6億元世博保險的保費進賬,人保上海第一的位置已然不保。
而就深圳市場而言,平安產險上半年增幅41.15%,原保費收入超人保1.31億元、超太保4.01億元。
城市戰略的背后,47萬平安壽險人員的交叉銷售可謂助推平安產險連年躍升的人海背景。深圳某平安壽險員工稱,“我們銷售產險,可以直接獲得不菲的傭金收入,而在車險電銷完成后,集團也會直接把車險客戶交給我們維護,我們進而從這些車險客戶那里獲得其他業務。”
而對剛剛履新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的任匯川而言,其在掌舵平安產險的數年時間里,更是完成了關乎未來的若干改革。平安產險總部權威人士稱,“2007年改革項目17個,明確了超越市場的短期手段和中長期規劃;2008年主要是制度建設、預算改革、渠道為主的三大改革;2009年到2010年主要是優化組織架構,充實三、四級資源配備等。”
事實上,平安產險超越計劃也有不少困難,關鍵是大躍進后的償付能力。為此,2010年5月,平安產險在2009年發行20億次級債基礎上,再次發行25億次級債,資本金提升至85億元。
壽險“超人”折戟新準則
與平安產險的“超越市場”計劃相比,平安壽險更是在內部秘密喊出了“5年超人壽”口號。
2008年底,在平安大學召開的深圳壽險主管大會上,平安壽險董事長兼CEO李源祥提出了“5年超人壽”計劃。
一位與會的平安壽險人士稱,李源祥后來還到全國各地分公司巡講。為達成目標,壽險代理員團隊加速擴容。“就平安深圳壽險而言,當時約有8000多人,現在是1.7萬人,擴容1倍。”
2009年底,任過馬明哲秘書的饒勁松升任平安壽險深圳分公司總經理,饒隨即提出2010年的高增幅計劃。據深圳保監局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的深圳壽險市場,平安、國壽、太保的保費收入分別為41億元、21.35億元、13.1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1.96%、-10%、215.63%。而在2009年,平安深圳壽險的保費收入僅比國壽多8億元,而現在差距則擴大到近1倍。
平安深圳壽險的一位銷售員稱,“我們現在做銷售,不僅在深圳市場上沒有區域限制,還可以做到周邊城市,市場上基本是平安壽險內部的人在爭奪客戶。”
除深圳外,在上海壽險市場上,平安壽險也雄踞第一,其上半年保費收入為73.54億元,遠超國壽、太保、人保壽險。而上海是太保的總部所在地。在國壽、人保的總部北京,平安壽險上半年也以74.67億元的原保費收入,遠超國壽、太保、人保壽險。
當然,平安壽險和國壽的大數差距仍大。據保監會統計數據,截至6月末,國壽、平安原保費收入分別為1929.99億元、904.96億元。
“其實,我們的首年新保單在5月份已經首次超過了國壽,超過58億元。”平安壽險總部某部門人士稱,“這已是不俗的業績。而面對新會計準則下的壽險規模縮水,我們也漸漸提得少了。”
該人士所言的新會計準則是指財政部在
據平安財報顯示,平安壽險2008年及2009年全年,投連險和萬能險保費收入合計分別為410.42億元、622.09億元,分別占當年所有產品保費收入的49%和54%。其中,萬能險保費占比分別為40.1%和49.6%。而國壽則以分紅險為主,受新準則影響不大。2008年、2009年,國壽投連險和萬能險保費收入合計分別為121.57億元、83.08億元,僅分別占當年所有產品保費收入的4.4%和3%。
然而,當2010年投連險和萬能險不再計入保費收入時,平安壽險已經無法突然剎住持續兩年的市場快車。2010年前兩個月,平安壽險的投連險和萬能險保費收入分別為9億元、128億元,這意味著在新會計準則下保費收入縮水四成。
國壽日前披露的財報顯示,舊準則下上半年保費收入的1930億元,換算為新準則下則為1836億元,累計壽險保費確認率達到95.1%。同樣,在舊準則下,國壽市場份額降至36%,在新準則下份額則高于40%。雖然保監會對6月時限已經延期,但平安壽險尚未對外公布在新準則下的保費收入,但其相應的保費收入大幅縮水,保費市場份額大幅下降勢在必然。
銀行板塊押寶深發展
壽險版圖的因保費統計政策變動失利,讓馬明哲加速了對銀行版圖的預期。在馬氏看來,未來的業務板塊要實現保險、銀行、投資的均衡發展。
平安集團的一位權威人士稱,年中,因收購深發展業已完成,剛從國外考察歸來的馬明哲在內部提出了銀行5年超越計劃,這讓平安銀行代理行長葉望春等人很是惶恐。
6月底,剛任深發展代理行長不久的理查德根據馬明哲的預期,制定深發展規模擴張時間表。深發展某內部人士稱,這份時間表就是深發展資產規模排名5年內進入同業前十名,8年內進入前八名。“如果將即將整合的平安銀行計算在內,深發展的超越計劃未必不可行。平安已經給了我們40%的年規模增長計劃。”
兩個細節可以看到平安集團在超越計劃中試圖孕育的能量。一是通過平安壽險員工對平安銀行信用卡的交叉銷售,截至7月中旬,平安信用卡累計發卡量已經突破500萬張,這意味著平安銀行用3年時間就步入中等發卡銀行行列。二是從7月起,平安集團啟動了個推銀俱樂部會員制度。在全國壽險團隊中按4%比例選拔出近2萬名人員成為個推銀俱樂部會員。
某平安壽險人士稱,所謂個推銀,就是壽險員工個人助推銀行業務。此舉相當于讓平安的銀行板塊一下子增加了2萬名兼職員工。“我們通過挖掘我們的客戶資源,協助銀行人員辦理各類銀行業務。”
從更大的戰略布局來看,此番由中信證券、麥肯錫參與的深發展、平安銀行整合方案遲遲未出籠,恐怕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平安銀行如何計價并入深發展的問題。
早在2009年末,美國新橋投資和平安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不久,時為深發展董事長的紐曼就對外稱,“深發展欲反收購平安銀行”,后來,此般言論再未提及。而紐曼放言的背后,則是獲知了平安對日后整合的戰略謀劃。
深圳某金融人士稱,從商業角度來看,平安以2.99億H股從新橋那里獲取了對深發展的控制權,而轉通過平安銀行并入深發展,平安則可獲得100億元至200億元不等的真金白銀收益。這意味著平安通過左右手倒換,極有可能在最后獲得對深發展超低價格收購。
該人士續稱,“正因為此,平安銀行的計價是個關鍵。如此一來,平安有了進一步做強的新的資金基礎。兩三年后,深發展再更名為平安銀行,更是順理成章的事。”
而有了深發展的平安,其銀保合作有了更廣泛的全國平臺,產險、壽險、銀行互用平臺、網點、員工實現交叉銷售的格局即可實現升級,并助推產險、壽險、銀行各板塊超越計劃的早日達成。
2014年,馬明哲構想中的金融帝國能交出怎樣的答卷?諸多競爭對手同樣關注。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謹防房地產數量和價格雙重泡沫 | 監管層特急通知:地方投融資平臺再清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