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加息會是“量寬”退出的號角嗎?
時間:11-04-11 來源:世紀海翔
歐洲加息會是“量寬”退出的號角嗎?
那些認為世界能避免“大通脹“宿命的人,只會一次又一次失望
正如金融市場預期,歐元區于
歐盟統計局
過去兩年中,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了40%,石油價格從60—70美金/桶水平上升到今天120美元/桶。美歐國家物價構成三分之二與勞動力成本相關,高失業率雖然抑制著工資的升幅,但還有三分之一的商品取自外部世界。新興經濟體的高通脹正通過貨幣升值和國際貿易在向西方傳遞。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威脅要提高利率以應對通貨膨脹,但歐洲央行能輕易做出進入加息周期的決定嗎?還是僅僅只是一種試探?這個謎將再次留給金融市場去猜。
盡管“蝴蝶的翅膀“已經開始煽動,但是英國的通脹率即便已經達到了4%的水平,英格蘭銀行也只能宣布維持0.5%的利率不變,美國的通脹率也已經達到2%,但伯南克還是在安慰市場最近的通脹不會持續。南歐的債務就像一張黑幕做成的巨大風箏飄蕩在歐洲的上空,只不過這只風箏的線端拽在美國人手里。
歐元欲振乏力,美元就跨不了,在關鍵時刻,美國人的運氣總是相當不錯。歐債的窘迫總會是在美元最需要的時候出現。據估計葡萄牙4月份將向歐盟申請的救助款項將高達800億歐元。西班牙這個歐盟第四大經濟體,其經濟總量占歐盟的12%,4月、7月和9月都將面臨償債高峰,每月償付額高達160億歐元,而作為逆差國其目前的官方儲備只有280億歐元,屆時需要向歐盟的穩定基金尋求幫助是確定的。
美國的三大評級公司的降級報告將會如期而至,歐元區銀行和金融市場的神經就得被敲打一下。因為歐元區中持續多年的套利活動(低息的西歐銀行都喜歡把大量的資金貸到高息的南歐),使得德、法、英國的銀行體系中集聚了大量的南歐國家的債權(根據IMF的統計,公共債務為1800億歐元,私人部門債務高達3萬億歐元)。評級下調則意味著資產的重估。沒完沒了地敲打,使得歐洲的銀行體系不時地收縮,中長端利率的高企,投資和消費很難進入持續復蘇的軌道。
美國人是不會讓特里謝一次又一次如此暢快地做出加息的決定的。歐洲債務危機的綿綿無期;特別是美元贏弱之時,沒有什么比弱歐元更直接的支撐了。而美國開動的“量寬”機器根本停不下來。以政府部門的“杠桿化”抵消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的反危機過程,使得美國政府債務率自危機以來上升了近20個百分點,隨時可能突破國會規定的近14.29萬億美元的上限。白宮預計,2011年美國財政赤字將高達1.65萬億美元,占GDP比率將創下11%的二戰以來最高水平;由于嬰兒潮一代人的退休將于今年正式啟動,政府的醫保和退休金計劃開支預計進入大幅上升期。由此產生的未撥備的隱性負債或高達50萬億美元。到2025年,美國的稅收將只夠支付利息(預計將從目前的每年2000億美元飆升至逾1萬億美元)和福利計劃,沒有余力去做其它任何事情。
而另一方面,中國、日本和石油國家貿易出超大幅收縮,使得海外為美國提供的債務融資出現了巨大缺口。因此,市場會對美聯儲保持獨立性并確保長期財政償付能力產生越來越大的懷疑。當蓋特納要借錢時,不太獨立的美聯儲或將只能被迫購買公共債務。這便是“量寬”的全部邏輯。
“量寬”實現的途徑,一則聯儲直接購買公債,二則金融機構從聯儲獲得大量的短期流動性配到長期公債上。危機后,美國商業銀行無意放貸,持有的國債金額卻持續上升,當下美國金融機構的國債購買量已經超過海外,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買家,長端利率因此被大幅壓低。銀行從聯儲借入資金成本近乎零,購入10年期國債孳息率為3.4%。現在的美國銀行就靠這個賺錢。聯儲基本上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它關心的是長端利率。但是當增長預期、通脹預期上升時,美國國債市場例可能孕育麻煩。由于幾乎所有銀行、保險公司在投資組合中大量持有國債,國債一旦出事,便可能產生數倍于雷曼倒閉時的震撼。美元因此可能會重挫,長期利率可能會飆升,經濟會重新掉入“硬著陸”的深淵。
這是一個尷尬的經濟邏輯。為了壓制長端利率,需要不斷拓展量寬規模;而這又可能加深市場疑慮,促使投資者加快逃離美元,最后利率再度升高,需要更大規?!傲繉挕眮韷褐啤1M管是“飲鴆止渴”,美國在找到靠經濟增長的正向效果來沖銷債務的方式前,說老實話,恐怕也沒什么可以選擇的。
那些認為世界能避免“大通脹”宿命的人,事實只會一次又一次失望。從某種意義上講,未來新興經濟體因高通脹而“硬著陸”發生的可能性要顯著大于西方國家債務崩潰的危機。這是極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惡果。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期待另一只騰飛之翼 | 團購網站未來趨勢預測:“變形”勢不可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