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另一只騰飛之翼
時間:11-04-11 來源:世紀海翔
期待另一只騰飛之翼
人退我進,人棄我取,這是李嘉誠成為超人的訣竅之一,也是他在港口、地產、電信、能源、生物醫藥等傳統產業里馳騁的一側“飛翼”;未來,李超人還有一個很值得突破的領域——風險投資或PE產業,如他能成為中國諸多創業者的天使投資,這將是值得期待的另一只飛翼。
李嘉誠善于資本運作,善于從宏觀上去把握大勢,低買高賣,人棄我取。這種戰略上的成功,使旗下的商業商國發展成為了一個多元的跨國企業集團。
人退我進,人棄我取,這是李嘉誠成為超人的訣竅之一。在別人失望的時候,“我要有信心,在別人特別幸福的時候,我稍微謹慎點”。低谷過后是高峰,在低潮期以低價入市,到高峰期再以高價脫手。李嘉誠抓住了香港的幾次歷史性恐慌的時機,大膽地低買高賣,攫取了超額利潤。這是李嘉誠積累財富屢戰屢勝的招數。在香港,市場人士往往把李嘉誠入市視為大市反彈的信號和標志。
過去十幾年,李嘉誠主要精力放到傳統產業上,締造了龐大的港口、地產、電信、石油開發、生物醫藥等產業,這些產業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重資產、大投入,回報周期較長。當然,李嘉誠也意識到了這點,因此斥資投入TOM.com,并大規模進軍
其實,作為李嘉誠的龐大商業帝國來說,還有一個很值得突破的領域——風險投資或PE。
李嘉誠這幾年雖然也涉足了一點風險投資,但規模非常小,還沒有成為公司的一大核心業務。目前已公開的投資只有關于Facebook、歐洲在線音樂服務提供商Spotify等幾筆投資,而這些都是李嘉誠用其名下的慈善基金投資的。
縱觀李嘉誠整個商業帝國架構,還沒有專門的機構設置,更沒有成立專屬的投資公司。從商業的角度看,李嘉誠的商業帝國缺失了一個類似于黑石的專業投資機構。因此,在互聯網產業里,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的成功,與李嘉誠沒有太多關系。當然,騰訊的成功有李嘉誠的部分功勞。但是,李嘉誠沒有將這種投資轉化為一種商業模式,更沒有將之上升為其商業帝國的戰略性產業。
導致這種投資偏好的原因之一或許是李嘉誠的投資慣性,而過于關注傳統投資方式和傳統領域,也導致李嘉誠錯失了大量商機。
最直接的例子是來自日本的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在中國互聯網產業里大手筆投資,短短10年已經收獲頗豐。而身在與中國內地一河之隔的香港、手握百億資本、與中國政界關系密切的李嘉誠,似乎對中國如火如荼地互聯網等新興產業視而不見。這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孫正義身家曾經最高達700億美元,一度接近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而李嘉誠家族的財富增值速度遠慢于孫正義。當然,單純的財富多寡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但至少可以說明李嘉誠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如果說,過去10年中國內地互聯網經濟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李嘉誠尚沒有把握好,沒有有做好準備的話,那么,未來李嘉誠再也不能忽視了。李超人應該盡快成立一家專業的投資公司,招募一批全球投資精英,發掘、培育新興項目,為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增加另一只騰飛之翼。
當然,這也不純粹是商業行為,
或許,在李嘉誠的接班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另一個面孔的李氏帝國。屆時,李嘉誠的成功將不再單單是其個人的成功,而是一大批由李嘉誠家族支持的年輕的創業家的成功。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誰斷了央企的“財路”? | 歐洲加息會是“量寬”退出的號角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