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錯位的幸福感
時間:11-05-25 來源:世紀海翔
錯位的幸福感
中國人一面有著玫瑰色的理想,一面卻在擔心自己的未來。
近日,蓋洛普對124個國家的調查結果顯示,盡管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認為自己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國人只有12%,跟飽經戰亂的阿富汗相似。這樣的調查結果在中國的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之際發生,似乎有點不合時宜,甚至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經濟總量和人均GDP的議論。但無論如何,對調查結果精度的懷疑卻難掩普通民眾與此相近的實際生活感受。而在另一方的日本,觀點似乎截然相反。在遭受巨大的地震海嘯災害和核泄漏事故后,民眾對經濟前景的看法更加謹慎甚至悲觀,高速發展的中國在日本人眼里一下變得更加燦爛而光鮮。這反過來又影響到國內輿論,特別是前方記者把在日本災后的現實展現在國人眼前時,心理優越感油然而生。
日本3·11地震帶給中國人的影響或許要比表面感受到的大。這大概是中國人第一次這么“主動和廣泛深入的”去了解一個有宿仇的民族,而且是200多年來跑在我們前面,不時還傷害我們的國家。目前看來這帶來的心理落差是巨大的。這種在經濟發展上強烈的反差,配以多年來無法揮去的慘痛記憶,醞釀出一種奇特的雞尾酒氣氛,日本的沒落似乎變得那么的具有現實感。某些專家甚至開始重復他們的謊言:日本經濟已經衰退了20多年。加上地震損失遠遠超出想象,所以大家很容易得到一個結論:日本將繼續和加速衰退。
無論日本經濟被我們超越是否取決于日本經濟“衰退了20多年”還是停滯了20來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越日本都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它可以是個參照物。但現實還是有點尷尬,在2010年度中國以10倍于日本的人口僅貢獻了跟日本差不多的附加價值。按照三面等價原理,日本人享受著10倍于中國人的財富。各種社會問題的累積在這些年不斷暴露出我們經濟發展的短板,專家們開出的藥方卻總是那么的缺乏民意基礎,在某些精英人士訴求給經濟降溫并加快體制改革的時候,似乎還有一個困難被忽略了:下一步如何實現經濟成長。
索尼原社長出井伸之最近在一個訪談中總結了自己在中國的感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是一個事實,而另一個事實卻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居然還沒有可以代表這個國家氣質的民族產業,各地方城市就更缺乏自我特色。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每到一處問道今后有望的產業,答案都是一樣的:金融、IT、房地產。他一眼看出了這些行政當局邀請他的背后是中國人對前途的憂慮。與此同時,他卻發現中國從地方政府到個別企業都對將來有很宏遠的愿景。他提到的現象非常有意思但看起來也很矛盾:中國人一面有著玫瑰色的理想,一面卻在擔心自己的未來。
答案似乎只有一個:中國人缺乏達成這種美好愿望的SKILL(技巧)。這樣話題又回到了經濟發展軌道上,就目前的中國而言下一步如何實現經濟成長是非常迫切的問題。不管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依然在各種層面考驗著政府的執政能力。到目前為止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似乎具體對策只有拉閘限電,或者抄襲西方既有技術的拷貝型產業,創新精神似乎大量被用到了坑蒙拐騙上,那些以假亂真的有毒食品帶給民眾的自然不會是蓋洛普統計的幸福感。
——摘自21世紀網
上一篇 | 下一篇 |
---|---|
A股為何聞國際板色變? | 荒誕的中國電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