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危機的隱患: 中美沖突或將加劇
時間:11-08-08 來源:世紀海翔
信用危機的隱患: 中美沖突或將加劇
如果說美國選民對政府信用的不信任案,并已開始通過用政治市場的選票來發出強有力的修正信號的話;那么當前國際社會對美國信用產生的動搖,正通過各種可能手段要求美國政府節儉。當然國際社會對美國信用風險的反應是復雜的。
鑒于美國過度舉債主要用于平衡財政支出,而這將帶來美國現期消費的擴大,美國私人部門資本支出下降,顯著增加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從而對中國等出口產生明顯的正面效應。如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對美順差迅速恢復就與奧巴馬巨額刺激計劃不無關系,盡管中國未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使之無法直接享受到美國政府刺激的訂單。
美國巨額赤字和經濟衰退,無疑將導致美元貶值,而中國等對美經常項目盈余的國家若要繼續保持出口不限制拖累經濟,就必須為美國消費提供儲蓄凈出口。這就給中國帶來了兩難:要繼續保持美國經常項目順差不顯著降低,就需為美國經常項目提供儲蓄出口,且凈出口必須以美元資產形式持有,否則外需就萎靡,而持有美元資產將會因美元貶值帶來顯著折損,加劇中國國內的經濟失衡和通脹壓力。這就不難理解中國對美國債務上限談判所表現出來的無所適從的尷尬之舉了。這一點彼得森研究所的伯恩斯坦早在2009年就提出,即便以讓渡美元世界貨幣地位的代價也需打開美元貶值通道。同時,美國政府會收緊技術貿易和中國投資美國高科技企業股票等政策,加大中國獲取美國先進技術和外儲多元化的難度。
伴隨著美國債務上限的提高和市場提高國債信用風險溢價,美聯儲將不得不再次出臺QE3成為國債購買者,以通脹稅和美元貶值稀釋美國乃至全球儲蓄為國債籌資,使財政部降低了對中國等購買美國債的依賴。這將降低中美同乘一條船的利益互依或美財長蓋特納所說的“中美恐怖平衡”,為此奧巴馬政府將可能落實其的出口戰略,以緩沖美國經濟的衰退和刺激就業,從而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如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并可能會聯合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要求中國加快人民幣升值(巴西等國一直認為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導致了巴西雷亞爾升值)。
信用危機的隱患: 中美沖突或將加劇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剛通過的債務上限協議也將為降低美國軍費開支提供可能,這意味著美國軍力分布將在整體收縮的基礎上,重點布局亞太地區,如最近美國準備從部分北約地區撤軍,降低亞丁灣軍力布控等,這將給中國帶來兩方面的突出影響。一方面,奧巴馬政府或將會在政治上強化對中國的立場,如對介入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等南海問題的立場更為明確,同時強化美國在東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畢竟,一直以來奧巴馬的對華政策被民主黨認為是軟弱的,從而使其在國內政治上失分。這將使中美在政治、外交和軍事方面的關系趨向緊張。當然盡管中美雙方強硬對峙的局面仍處于可控狀態,但中國應對此做好積極的準備。
另一方面,美軍在全球其他地區如亞丁灣等地的收縮,或將使這些地區的海盜猖獗、安全風險凸顯,由于目前非洲是中國原材料的主要來源地之一,這將意味著中國需投入更多的安全力量在印度洋等地區,從而增加中國對非貿易的安全支出,如中國最近建造航母、租用巴基斯坦港口和申請在印度洋開發資源等,都側面反映中國在考慮一旦美國撤出這些地區的安全力量,中國將不得不增加安全投入。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美國降級開啟新時代 | 增稅、縮支還是通貨膨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