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銀投資建行的啟示
時間:11-09-0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美銀投資建行的啟示
建行與美國銀行的六年“姻緣”越來越像是快到盡頭了。美國銀行9月5日宣布,將以83億美元價格向多家中國金融機構出售其所持中國建設銀行約一半股份,這是美銀入股建行以來第4次減持建行股份。盡管美銀還將保持持有建行5%股權,并計劃借此保持與建行的戰略關系,但5%的持股比例與當初高達19.14%的持股比例相比,其所代表的關系的深度和廣度已經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鑒于美銀面臨《巴塞爾協議III》大考,在其母國市場局面又相當嚴峻,為了滿足《巴塞爾協議III》規定的資本充足比率而幾乎是“能賣什么就賣什么”,這次出售建行股份已經是美銀自2009年1月以來宣布的第30項資產出售,我們不能排除未來美銀可能進一步減持建行股權,以至于低于其宣稱的5%下限。那么,回顧美銀入股和減持建行的歷程,我們可以受到何種啟示?
首先,美銀減持建行股權獲取了巨額收益,有關統計表明,加上這次減持,美銀在6年時間里減持建行股份累計套現194億美元,除了完全收回當初投資成本之外,還賺取了約75億美元利潤,收益之高,令人驚嘆,也不可避免引起了一些我國“肥水外流”之類的異議聲浪。但這既然是合法交易,而且沒有危及國家經濟安全,我們也就不宜因美銀獲取暴利而加以禁止。而且,目前海內外市場正在炒作中國銀行業信貸規模大躍進可能造成巨大潛在不良資產、中國地方債務危機重重等話題,中國銀行業很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面臨重大壓力,為有利于屆時應對考驗,由國內機構接盤外資減持的建行股份是必要的。
在更廣闊范圍上考察,次貸危機西方國家危機接連不斷,并波及在華外資企業,我們可以通過回購國內外企,削弱、化解對國內的上述沖擊,同時削弱在華外資企業的市場壟斷力量,減輕國家外匯儲備持續高增長的壓力,并為國內大量剩余資本開辟符合國家公利的投資渠道。后起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用外資是必要的,但這并不等于就應當坐視外資永遠扮演本國經濟增長的主角,而是應當抓住機遇,用經濟手段讓民族資本取而代之。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有不少教訓需要總結。首要的就是必須破除對外資企業的盲目崇拜。在前幾年我國主要金融機構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浪潮中,政府監管部門甚至明文規定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必須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蘇格蘭皇家銀行、美國銀行、匯豐銀行等“世界一流金融機構”因此都持有大量中國大型金融機構股權,然而,他們無一例外都在后來的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要靠拋售中國金融機構股權的巨額收益來給自己救命,為此不止一次對我們的金融機構股價造成沖擊。建行新聞發言人表示理解美銀出于自身原因減持部分股份,并稱建行在與美銀的戰略合作中在零售銀行、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管理、信息技術、信用卡等多個領域頗有受益,我們相信西方金融機構仍然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們必須用自己的眼光審視、判斷、取舍。這不僅是我國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所必需,甚至是他們在國內市場安身立命的必要條件。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比亞迪之疾 | 炒賣古宅的“二十人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