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借貸疏導為上
時間:11-09-07 來源:經濟觀察報
民間借貸疏導為上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日前要求密切關注民間借貸狀況,嚴打非法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可以預期,作為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的舉措之一,風險苗頭已經有所顯現的民間借貸有可能成為重點整治對象。
我們以為,對風險的關注確實必要。不過對民間借貸不應該全盤否定。歷來民間借貸活躍的階段,貨幣政策都以從緊為基調。當下情勢一般無二。調控本無可厚非,不過中國金融服務體系本來存有缺口,中小企業往往成為緊縮下的犧牲品,民間借貸查漏補缺,本可算作正規金融的補充。民間借貸利率之高,的確超出監管上限,不過此種“高利貸”卻有其合理成分,不能一棍子打死。
也正因為如此,地方政府對于民間借貸多半若即若離,甚至有意寬容。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民間金融勃興的一個典型樣本。主要依托煤炭、房地產和民間融資這三駕“馬車”,該市的經濟增速在全國位居前列,GDP每三年翻一番。鄂爾多斯市一位高層官員近期在與企業家座談時坦承,現有的銀行體系和政策機制滿足不了需求,因此民間借貸比較繁榮,這是“逼出來的”。
此話并非虛言。目前,各級銀行在鄂爾多斯市的貸款余額約1800億元,有市場人士估計,該市民間融資的規模,保守估計也在3000億元以上,其中大部分被認定為灰色的高利貸。上述鄂爾多斯市官員說,政府不提倡(民間借貸),但它的量比較大。市里這幾年發揮其有益支撐作用的同時,也在防范風險、加強引導和監管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
這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典型心態——它們對民間借貸愛恨交加,既想利用它又擔心被其所累。地方政府通常不會直接參與游戲,但它是主要的受益者之一,這體現在當地消費拉升、就業增加、土地升值、財政收入高速增長等諸多方面,民間借貸成為維持地方經濟繁榮景象和資金正常流動的支撐因素之一。地方政府都希望維持表面的平靜,但資本的力量很多時候并不順從政府官員的意愿。據媒體報道,鄂爾多斯曾出現多起因資金鏈斷裂而引發的高利貸案件,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保守“治療”措施。
我們以為,這正是風險所在。民間借貸的灰色身份使其游離于監管之外,監管部門對這一體外循環的龐大資金是失控的。在實際操作中,地方政府往往對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默許其發展壯大。民間借貸規模的擴大則意味著風險一旦爆發波及面更為廣泛,甚至一發不可收拾。而地方所謂的引導和監管,往往難以真正落實。
這也應是中央政府擔憂所在。今年以來信貸持續緊縮,企業從銀行貸款日益困難,政府和企業對民間融資的依賴程度加劇,資金饑渴則催動民間借貸利息不斷走高。此時的地方政府,比以往更加希望民間借貸發揮融通作用,同時也更加擔心可能爆發的系統性風險。因為風險一旦在自己的任期內引爆,民間資本、實體經濟以及社會穩定、官員政績都將受到重創。
但很顯然,以彈壓的方式整頓規模龐大的民間借貸市場,政府即使有心恐怕也無力,并且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我們以為,當下之計,一方面應該通過摸底調查,直接或間接地對民間借貸大戶進行針對性監管,避免出現危及穩定的惡性事件;另一方面,則應推動民間借貸的陽光化,使其處于金融監管能力所及,并借此積極推動金融服務機構的多元化,讓民間資本在金融領域更有可為。
由此而論,以規范民間借貸為主旨的《放貸人條例》的夭折令人嘆息。如果能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規范,將“地下”暗流涌動的民間資本合法化,納入規范運作、有效監管的軌道,這部分資金就有望從隨時可能潰堤的堰塞湖,轉變成為進出通暢的資金池。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炒賣古宅的“二十人團” | 整個世界開始為經濟刺激埋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