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警察”、“全球財務經理”與美元本位制
時間:11-09-1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世界警察”、“全球財務經理”與美元本位制
911事件后,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無疑是2008年以來本輪全球經濟危機的催產素。而研究美國經濟史就可以發現,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與1970年代的美元危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要明了其中的緣由,需從美國的“世界警察”角色與美元本位制的關系談起。
了解現代史的人都知道,美國崛起為世界超級大國與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緊密相關。一戰前美國已是全球最先進的工業大國,更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成為最大的贏家。軍火生意不僅使美國擁有全球頂尖軍事實力,而且也積累起全球70%的黃金儲備。二戰后,美國自然而然充當起“世界警察”的角色。這一方面是鞏固和擴大自由世界的版圖,抵御華沙條約組織擴張的“冷戰”有此需要;另一方面,戰后美國面臨艱難的軍工產業結構調整,后者威脅上千萬人的就業。美國在全球140余個國家設有700多個軍事基地以保護這些屬于西方自由世界的小兄弟免受來自東方的威脅。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則確立了以美元-黃金聯系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成了世界唯一的財務經理或世界銀行家。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是美國同時扮演的世界財務經理和世界警察這兩個角色存在內在沖突。作為世界警察,美國大多數時間都派有軍隊駐守全球五大洲。這些軍隊需要食物及其他必需品,還必須支付薪水。在亞洲和歐洲執行公務的美軍上岸休假也必須有美元花用。他們要美元來支付煙酒、禮品、派對等尋歡作樂的費用。美軍用于支付這些開銷的美元,絕大部分是借來或制造出來的。因為美國的納稅人可能會送他們的子弟去參戰,但不愿送錢到華盛頓去支付戰爭費用。因此,美國政府不通過納稅來維持世界秩序,而是訴諸舉債或干脆開動印鈔機大印鈔票。而印太多美鈔,通貨膨脹的壓力就開始出現。
1965年,美國介入越南戰爭,投入兵力五六十萬。越戰成本加上充當國際警察的費用不僅崩緊了美國經濟,更將巨額美元輸送到海外。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指出:美國再也無法用黃金支撐美元的價值了,美國不再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要求的小心謹慎、紀律嚴明的財務經理,以美元為中心的體系遲早會崩潰。
果不其然,越戰六年后,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也即在黃金儲備即將耗盡的時候終于掙脫了黃金對美元的唯一束縛,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贏得了充當國際貨幣的美元發行自主權,而世界則陷入了國際匯率大幅度波動時期,石油價格暴漲暴跌,金融資本日益壯大并取得了對實業的統治。
我們在研究國際貨幣體系演變的歷史時發現,美國的軍事實力與美元本位制的關系具有兩面性。
一方面,美國在海外的軍事存在具有擴張和維持美元版圖的作用。美國通過海外大規模駐軍為一些國家提供安全保護,可以換來這些國家對美元本位制的支持。其中,德國與日本是最為典型的例子。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西德一直以其在黃金儲備中盡到自己的義務來回報美國的駐軍保護。除了1979年歐洲匯率機制開始實施時需要調整外匯儲備資產結構外,德國從未大量拋售政府持有的美元資產。只是到了1992年冷戰結束,東德、西德統一,美國駐軍即將撤出,安全依賴感消退后,德國才認真采取走向貨幣聯盟的相關舉措。美國專家A.S. Posen 2008年指出,日本一些雄心勃勃的政府官員提出日元國際化,或建立與美國平起平坐伙伴關系,但這些建議總是因在國防安全方面不能冒犯美國而落空。
另一方面,過于龐大的海外軍事支出會使美國國民經濟不堪負擔,財政和國際收支的雙赤字損害著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穩定基礎,并進而引起美元危機或國際貨幣體系的崩潰。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無疑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的催產素。2008年美國次債危機與1970年代的美元危機有著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 兩次危機分別發生在美國全面介入越南戰爭和美國發動反恐戰爭后的第6年。美國地區性戰爭的介入或啟動、財政與貿易雙赤字的擴大、世界油價和金價的暴漲,然后是國際貨幣體系崩潰或世界陷入全面的金融恐慌。這顯然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存在著內在因果關系的。
展望未來,人們對美元本位制的前途十分悲觀。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根本缺陷是存在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卻又無法約束它。未來美國的經濟實力已無法支撐其繼續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美國的GDP已從二戰期間占全球GDP的50%,下降到目前占全球的23%左右。渣打銀行預測,2030年美國的GDP全球占比將下降到12%。而且,由于高成本福利制度下的人口老齡化,產業空心化背景下的失業加劇,與貧富兩極分化,都將給美國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如果美國無法從世界警察的崗位上脫身,再加上地區沖突需要美國介入的話,美元本位制崩潰的概率將大幅度上升。
由此可見,中國現行的發展模式存在巨大的風險。60余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都是以投資為中心,這既是工業化戰略的需要,是低收入國家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是中央和地方多層級政府主導型經濟的一個中國特色。投資拉動一定導致產能過剩,這在封閉經濟中呈現為冷熱不斷切換的大幅度周期波動。加入WTO后,過剩產能通過外部市場的釋放,增長的潛力才得以發揮。但是,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帶來了資源和原材料投入對外部市場的過度依賴,制成品銷售對歐美市場的過度依賴,以及國家財富儲備對美國國債和金融市場的過度依賴。如果美元本位制崩潰,那么,這三類市場都可能急劇收縮甚至崩潰。這種沖擊極有可能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與經濟急劇衰退的社會經濟危機。因此,加快內部經濟轉型,并積極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將是下一個十年內中國面臨的最為艱巨而重要的戰略任務。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倪正東:很多公司就死在一口氣上 | 歐元還有未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