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行潰敗所預示的灰暗前景
時間:11-10-2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投行潰敗所預示的灰暗前景
近日,摩根大通、高盛和美國銀行相繼公布了季度財報,高盛報告了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摩根大通雖免于虧損,但其投行業務與高盛一樣以同比30%-40%的速度大幅萎縮,而美銀的勉強盈利僅僅是因為前期被過度減記的資產價值有所恢復,而此前過度計提的風險準備也開始下降。
假如我們撇開這些因會計方法而造成的賬面波動,而將注意力集中在其核心業務狀況的話,那么在過去幾個季度投行業所呈現的趨勢是清晰的:核心業務大幅萎縮,常規盈利基礎被動搖,許多部門和團隊正在失去其存在基礎;這一局面也顯示在各大銀行投資部門的大規模減薪和裁員行動上,正在展開的這一輪瘦身運動結束后,投行業的規模看來將縮減15%到30%。
投行所遭遇的這場雪崩式的潰敗,只在十分次要的意義上才是該行業本身的悲劇,它與管理不善、投資不當或商業模式失效無關,而對于富裕的投行經理和交易員們來說,喪失業務和崗位或許只是享受一兩年無薪假期的難得機會。
這次潰敗一方面顯示了銀行業在政府日益收緊的監管政策下困惑彷徨的處境,表現為投行的大規模裁員和業務收縮,也顯示了美國企業面對金融系統晦暗不明的前景而不斷提高的流動性偏好,就在投行陷入困境之時,美國企業的現金持有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直接導致了金融交易量的大幅萎縮。
金融業這一經濟體系的頂端引擎,其動力正在緩緩熄滅,極為諷刺的是,旨在推動經濟恢復增長的政策和管制當局,正在以各種手段竭力阻止其正常運行,而不明就里的聚往華爾街的圍觀群眾,正在用他們憤怒的口水,試圖澆滅引擎之中幸存的尚在燃燒卻已日益微弱的一息火焰。
幾個季度之前,我們還在仔細尋覓復蘇的各種可能跡象,揣測復蘇何時到來,現在終于可以省下這份心思了,未來兩年內大概不會出現什么令人振奮的消息,足以驅散彌漫于企業家之間的悲觀和保守氛圍;從華爾街抗議引發的反應中所顯示的公眾對經濟和金融系統的認知偏差,讓人很難振奮起信心,相信美國選民在明年會選出一個真正市場友好和金融友好的總統和國會,而即便選出了這樣的政府,需要他們清理的、套在企業家脖子上的繩索,也實在太多太錯綜混亂,很難指望在短期內讓局面有所改觀。
不幸在于,經濟系統的復雜性,使得各種制度和政策主張很難在政治市場上得到有效的檢驗和汰選,人類花了半個多世紀才獲得對集權式計劃經濟無效性的共識,而對大蕭條的形成和恢復,至今意見紛紜,無數人仍堅信是放任主義而不是政府的貨幣緊縮政策帶來了大蕭條,是凱恩斯主義和羅斯福新政而不是戰爭帶領美國走向復蘇,挽救了資本主義,是OPEC而不是福利主義導致了里根之前的長期滯脹。
在美國的政治生態中,糟糕的經濟表現或許會拉倒一屆政府,但局面一旦有所改善,圍繞經濟議題的政治壓力便迅速消退,這種壓力持續時間之短暫,很難賦予任期同樣短暫的總統和議員們足夠的動力,去完成任何錯綜復雜的制度改革,這種改革的效果需要很多年才能顯露出來,而指望那時候的選民將此歸功于當初的改革者,甚而銘記和稱頌他們,是幾乎不可能的。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溫州唯一的出路是轉型 | 蘋果:新時代的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