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投資能力嫁接低成本資金
時間:11-10-2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高投資能力嫁接低成本資金
郭廣昌對標巴菲特 復星發力保險板塊
巴菲特的“中國門徒”——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對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如數家珍,但巴菲特將70%以上的資金配置在保險業這一點,與復星目前的投資組合仍有很大不同。早在2004年,國內就有壽險公司曾找復星入股,但郭廣昌沒有接招,原因是當時“看不懂”。
郭廣昌近年似乎逐漸看懂了,繼2007年入股永安保險后,今年8月,復星獲批與美國保德信合資籌建壽險公司。郭廣昌曾公開表示,要在5-10年的時間內逐步向巴菲特“產業+投資+保險”模式靠近。
“這個藍圖很有吸引力。”復星集團總裁助理兼保險業務總經理段求平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高投資能力加低成本的資金,是復星對標巴菲特的最佳模式。”
目前,業界預測復星和保德信籌建的合資壽險公司名稱可能定為“復星保德信人壽”,有望于明年四季度開業。
差異化經營
8月24日保監會公告,同意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下稱“保德信”)和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復星集團全資子公司)籌建中外合資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申請。9月15日,復星集團宣布,將和保德信共同出資5億元人民幣成立一家合資壽險公司,雙方各占50%股權。
段求平透露,復星和保德信選擇了在市場招聘合資壽險公司的CEO。而記者獲悉,中英人壽前副總裁吳傳成,確認出任新壽險公司CEO。
此外,新合資壽險公司將實行CEO負責制,即吳傳成主要在市場上招人組建公司管理團隊。董事會的9個席位中,復星和保德信各派3名董事,另外3名為獨立董事。
事實上,業內關于復星欲組建壽險公司的傳聞由來已久。
早在2009年9月,復星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就曾應保德信副董事長馬克·格瑞爾(Mark Grier)邀請共進早餐。通過這次接觸,梁對保險有了更深的認識,馬克對復星的投資能力、業績和投資理念亦有所了解。是為雙方的緣起。
今年1月,復星集團與保德信的母公司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籌建一只6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基金。
據媒體報道,去年9月保德信集團董事長約翰·莊費爾德訪滬時,雙方已就成立合資壽險公司事宜進行交流。郭廣昌也曾表示,雙方共建基金后不排除在其他領域尋求更廣泛、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保德信是美國最大的壽險公司之一,其壽險業務在“職場營銷”領域有豐富經驗。
段求平認為,很多新公司進入國內保險市場時沒有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即“怎么差異化經營”,“怎么細分客戶群體”,“相比國內,美國有2000多家保險公司,基本都生存得很好,差異化發展。”
段表示,即將設立的合資壽險公司,可能以移植保德信在日本的成功做法為切口。選擇一個行業,比如教師行業,針對該行業制定一套所有的職業風險和保障的規劃設計和理財設計的系列產品,“鎖定目標人群,跟一般的壽險公司就不一樣了,我能做的你做不了。”
事實上,復星的投資組合中有大量產業投資,這也為保德信所看重。“通過這些產業投資平臺,復星可以把客戶、產業鏈條導入過來。”段求平稱。
低資金成本優勢
復星進軍保險始于2007年。
2007年底,永安保險出現嚴重償付能力危機,面臨被保監會接管,復星集團參與其增資擴股。2010年9月,永安保險第二輪增資擴股,資本金增至26.63億元后,復星集團持股19.94%,為第二大股東。
截至2010年末,永安保險保費收入為57.9億元,居國內財險業第11位,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7%。
早在2004年,國內就有壽險公司找過復星,不過復星“當時沒想好”。加之學習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不投不熟悉的行業,就未出手。直到2007年,復星決定豐富投資鏈條,入股永安保險。此后,復星花了很大精力去幫助永安保險提高管理水平,實現扭虧為盈,進軍保險的速度有所放緩。時隔五年,復星才再次籌建壽險公司。
除了入股永安保險、成立合資壽險公司等戰略投資外,復星也在保險業進行一些財務投資。今年6月,復星旗下復星工業技術發展公司從河北德仁投資公司處接手了2378萬股新華股份,持股比例達0.9146%。
巴菲特投保險有個特點,即不投壽險,他認為壽險的資金成本比財產險成本高。段求平分析,目前國內壽險業90%是分紅險,分紅險最低回報率是2.5%,再加上保險公司運營成本、稅收,投資收益差不多要到5%到8%,近十多年平均壽險資金的運用成本要達到5%左右。
相比之下,如果財險的綜合成本率控制在100%,平均運用成本為0;如果低于100%,如今年1-8月平均綜合成本率為95%,就是負成本。也就是說,如果保險公司經營得當,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甚至負成本投資,這對投資業績是很大的促進。
“其實,保險資金相比其他資金,運用成本已經算是很低了。”段求平稱。
復星的目標定位在投資集團,在郭廣昌看來,復星的邏輯就是對標巴菲特模式。而巴菲特的投資,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投資的70%到75%配置在保險業,投了很多的保險公司。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郭廣昌對于類似的比較,總是對記者一笑,“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復星會立足自己的路徑摸索發展方向。”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中國經濟轉型的阻力 | 應增加超低檔稅率以優化增值稅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