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金融的改革步伐可邁大些
時間:12-03-3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民間金融的改革步伐可邁大些
呼吁多年之后,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正式破冰。3月28日的國務院會議批準實施《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
溫州民營經濟占全市國民經濟比重達到81.6%,民營企業(工商戶)數量占企業總數99.5%、工業產值占95.5%、上交稅收占80%、外貿出口額占95%、從業人員占93%。這樣一個最適合民間金融發展的地方,一直“瘸著”一條腿,只有中小企業的發展,而沒有令人稱道的金融業成長。長期游走于灰色地帶的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從2011年下半年起,更是遭遇到了一場生存危機。
根據溫州金融生態形勢,管理層提出了全面深化民間金融改革的目標,并部署了有針對性的具體要求。以此為標志,中國的民間金融即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有鑒于此,理清此次改革的邏輯脈絡就尤顯重要。
一是將民間金融納入金融體系的大框架中。一方面,使符合條件的民間金融活動從地下走到地上,使其陽光化,建立民間融資備案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放開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的管制,可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股權基金、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等新型金融組織。
二是為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制度安排。積極改善小企業的生態環境,為小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征信體系等制度保障,為小企業融資鋪建包括信貸支持、股權投資和債券融資以及股票融資在內的條條大道。
三是協調好民間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探索建立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根據2011年7月發布的《浙江省小企業經營與融資困境調研報告》,通過親友和民間借貸作為主要融資渠道的小企業分別占29%和21%,通過銀行融資的占15%,通過小額貸款公司和農信社的分別占7%和6%,另外22%的小企業未與以上金融機構或個人發生過借貸行為。由此可見,溫州金融改革的市場空間巨大。
隨著小企業發展,其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由單一的融資需求,向現金管理、財務顧問等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轉變。金融機構面對市場競爭,愈來愈期望打破單一的服務方式,提供全方位、一攬子業務服務。反映在金融經營層面上,各類民營金融機構擴大經營邊界、尋求經營轉型的步伐將更大邁進,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在業務層面和股權結構將交互滲透,以體現出利益的最大化訴求。隨著跨行業民營金融集團的建立,金融機構之間以及與股東之間的關聯交易逐步增多。在分業監管框架下,各監管主體如何協調配合,既建立業務、產品創新協調機制,又遏止不正當關聯交易引發的風險傳遞,避免重復監管和監管真空,也是一大挑戰。
此外,利率市場化試點未列方案中,有些遺憾。將民間金融納入監管體系,其經營是否受制于利率上限要求,還是疑問。盡管利率上限以保護消費者為初衷,但它通常會阻礙微型機構的發展。利率市場化可以發揮市場資金的配置作用,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民間借貸的風險,防范資金的體外循環,還可以通過價格杠桿調節盲目的擴張沖動,以改善金融機構體質,全面提升民間金融機構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從此角度而言,溫州金融改革的步伐可以再邁大些。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概念先行 上海綜合體蜂擁而上 | 不妨讓經濟喘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