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ME迎來香港新主
時間:12-07-27 來源:FT中文網
LME迎來香港新主
現如今,交易員已經不再戴禮帽穿長大衣了,抽煙斗也不再被禁止了。
但就在昨天,當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簡稱LME)交易大廳爆發出陣陣喧囂聲,交易員們做出令人眼花的謎一般的手勢時,這幅場景與135年前這家交易所成立之時相比,并無多大變化。
在倫敦金融城的另一邊,LME的股東們——銀行、經紀商以及使用交易所服務的現貨處理商們——做出了一個歷史性決定。他們以99.2%的壓倒性多數票,同意將LME以14億英鎊的價格出售給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KEx,簡稱港交所)。
該交易標志著LME一個時代的結束。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紐約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和倫敦的國際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等之后,少數僅存的會員所有制交易所中,又有一家被卷入行業整合大潮。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Charles Li)表示,他希望“發揚這家獨特機構的光榮傳統”。
但有些人擔心,此次易主,可能使LME的會員們徹底失去對這一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命運的掌控。
LME的交易大廳——被稱為“圈內交易(ring)”——是銅、鋁等各類金屬的定價場所。作為一家位于倫敦金融城的機構,通過確保倫敦在全球金屬交易市場的中心地位,LME還直接或間接地使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得以存續。
持有LME少量股權的某大型歐洲金屬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如果我是LME的股東,出售是明智的選擇。作為LME的使用者之一,我最關心的問題是現有體制能否不受影響。”
1877年,在智利銅和馬來西亞鋅的交易量不斷擴大背景下,一群金屬商人在Lombard Court地區一家帽子商店的樓上成立了倫敦金屬交易所。其后該所還增加了鉛、鋅、鎳和鋁等一系列合約。
LME經歷了一系列丑聞——從19世紀80年代皮埃爾?塞克雷坦(Pierre Secretan)公然試圖操縱銅市場到20世紀70年代亨特兄弟(Hunt Brothers)對白銀市場的操縱。但它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工業金屬的頂尖交易市場。
Jefferies Bache公司金屬與鋼鐵全球主管邁克?弗勞利(Mike Frawley)表示:“LME的市場接受度和重要性已經有了提升。”弗勞利曾是LME董事會成員。他指出,對于美國鋁業(Alcoa)等集團來說,如果沒有LME作為其產出金屬的最后交易市場,這些集團的信用評級將受到負面影響。他表示:“這能夠有力說明LME在全球金屬市場中的地位。”
這些年來LME有了一些改變。具有35年從業經驗的資深市場人士以及LME前任戰略總監尼爾?班克斯(Neil Banks)回憶稱,“自從美國企業加入會員以來,該所開始做出改變,因為美國方面的午餐時間通常較短,一般午間也不沾酒”。
除此之外,圈內交易的重要性顯著下降。戰后幾十年間,經紀商主管們的席位一直設在交易大廳內,但之后他們搬到了角落的辦公室里。
但在經歷了以上所有變化之后,LME的精髓——交易大廳——延續了下來。LME首席執行官馬丁?阿博特(Martin Abbott)回憶稱,1990年當他剛加入LME時,人們對于電子交易的普遍態度是“既恐懼又厭惡”。
雖然LME于2001年引入了電子交易系統,交易員們仍繼續沿用圈內交易機制。
據知情人士介紹,Jefferies Bache在獲得LME董事會有條件許可后,將在未來數月之內加入圈內交易。
港交所承諾,至少在2015年前將保持LME包括圈內交易在內的獨有特色。
阿博特表示,出售LME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是“下一個135年的開始”。
摘自—FT中文網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以地養鐵”模式難以簡單復制 | 奧運真正“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