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體制改革 助力經濟轉型
時間:12-10-2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以體制改革 助力經濟轉型
最近,人們非常關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系列最新的經濟數據。金融市場最關心的問題是經濟將要硬著陸還是軟著陸。在我看來,軟著陸是指經濟增速逐漸放緩到 6% 左右。硬著陸是指經濟增速突然下滑或持續緩慢直到停滯不前,或者離停滯不前不遠了。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顯著放緩,而且是溫和放緩的,已經實現軟著陸。
在某些方面,一些中國國內外的人士幾乎都已經習慣了強勁增長。在本世紀,中國一直保持兩位數或接近兩位數的增長。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在天津發表了一次演講,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名聽眾。溫總理對中國過去十年的經濟作了總結,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包括值得注意的事實,即在過去十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攀升了五倍。在獲得如此驕人的成就之后,即使出現一點回落也并不令人意外。
的確,隨著中國經濟規模增長,我認為出現一些平穩回落的可能性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同其他國家一樣存在商業周期。另一方面是,經濟增長也取決于相關制度安排的跟進。
總之,現在的問題不應該是中國經濟是否會回落,而應該是何時出現回落,以及中國將如何應對?問題并不是中國經濟走向何方,而是以何種方式到達目的地。這個目的地就是更穩健、更健康和更強大的經濟。但是,征途撲朔迷離,充滿挑戰。
中國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終結,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亟需出現。中國正在從投資和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主要以消費者支出推動的經濟。但鑒于城市化和持續的工業化進程,投資仍然偏高。投資只需下降十分之一,經濟增速就會減慢 4.8%。這正是當前一些困難的原因。
在中國希望投資比例下降的同時,于去年頒布的十二五計劃中設定的目標是促進消費、社會福利和綠色經濟,并推動中國經濟邁向更高附加值的領域。這是非常正確的目標。
改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影響是需要減少關注增長數量,更多地關注增長質量。這意味著應該減少對中國 GDP 數字小數點的擔憂,而是關注增長來自何處。
一些出口企業抱怨說遭受全球需求疲軟的打擊。與此相反,面向中國國內市場銷售的公司卻處于良好的境況。最近,特別是隨著歐元危機升級,出口疲軟不斷蔓延,影響了制造業,并對國內消費造成壓力。但是,這與 2008 年末的情況不同,當時 3000 萬外來工失去了工作。而目前至少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今年已經創造的新工作機會有 1100 萬之多。
雖然中國改革的步伐和規模非常之大,但其追趕的潛力同樣如此。例如,中國的人均收入僅為美國的 18%。經濟增長依然有很大的空間。
除此之外,中國也需要金融體制等領域內的改革,以助力經濟轉型。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亟需出現,而圍繞這一目標所做的就是經濟上的轉型以及政府的轉型。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減速,但動能未失中國可以實現持續性增長 | 中國經濟如何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