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時間:12-11-13 來源: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專訪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行政體制改革的空間與可能
根據(jù)黨的十八大報告,下一步將繼續(xù)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談起下一步需要進行的行政體制改革,他的話語滔滔不絕,意味深長。
報告指出,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yōu)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xù)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chuàng)造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提供優(yōu)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如何看待過去5年的行政體制以及政府職能的轉變,現(xiàn)在應該在哪些方面入手?本報近日對汪玉凱進行了專訪。
政府職能轉變遲緩
《21世紀》:請您評價一下過去的幾年,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進展情況?
汪玉凱:從2008年開始,中央和地方進行大部制改革,應該說主要是推出了五大部委,在機構整合角度做了一些工作,同時在轉變職能、理順關系方面也做了不斷努力,但此后成效不是特別顯著,這可能與政府職能轉變遲緩有很大關系。
在地方上,不同層面上的大部制也有一些探索,但成效特別明顯的不是很多。廣東在這一點做得比較好,比如順德改革幅度和影響都比較大。他們最大的特征就是黨委、政府、人大的整合,把40多個部門整合成16個,把黨委、政府業(yè)務相近的部門都整合到一起,黨委6個,政府10個。這個改革力度比較大,影響也比較大。用三句話來概括,第一就是黨政突出了組織架構,第二就是機構相互制約的權力結構;第三就是有了黨政一體的核心運轉模式。
以上為橫向從結構調整優(yōu)化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是縱向改革,推進省直管縣,800多個縣搞了財政上的省直管縣,主要是進一步推進行政上的省直管縣,取消市直管縣的體制,減少管理層級,把省的權力下放到縣,給縣更大自主權。
此外,這五年在政務公開方面也邁出了關鍵一步。從2008年《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制定以來,我國實現(xiàn)了政務公開。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加大了對政府的績效評估,特別是圍繞民生方面的問題,績效評估指標更加完善了。第二,這幾年特別強調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社會管理工作部放到民生方面,在解決醫(yī)療、教育、社保、就業(yè)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如今醫(yī)保已覆蓋了百分之九十六,養(yǎng)老保險達到百分之七十,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另外,“三公”消費公開有了進展。第三,加大反腐敗的力度,這五年至少有 60多萬人被查處,90多個省部級官員被查處,反腐敗的意義重大。
《21世紀》:政府職能轉變遲緩的原因何在?
汪玉凱:轉變政府職能成為大難題,其主要原因我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過去我們是經(jīng)濟建設型政府,那時市場體制、市場機制還沒建立,所以政府過多地涉入經(jīng)濟性事件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后來市場體制、市場機制建立起來了,政府還想用過多行政權力配置資源,干擾了市場自由配置的基礎。這就使得政府利用行政權力配置資源越多,腐敗的可能性就越大,權錢交易的概率就越高,權力濫用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很大程度就助長了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部門利益被法定化。
另外,比如官員財產(chǎn)申報公開制,強有力的行政問責制,三公消費,官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等問題,這些改革都需要深化。
分蛋糕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
《21世紀》: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并強調2020年GDP和城鄉(xiāng)收入比2010年翻番,我們原來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先進的物質文化和落后的社會生產(chǎn)之間的矛盾,現(xiàn)在的社會主要矛盾是否從生產(chǎn)問題轉向分配問題?
汪玉凱:現(xiàn)在經(jīng)濟增長和利益分配沖突比較尖銳,過去我們這些年一直注重做蛋糕,并不太注重分蛋糕。未來我們既要做蛋糕又要分蛋糕,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不能使社會兩極分化。否則社會內(nèi)在的穩(wěn)定機制沒有了,社會就很難繼續(xù)前進。所以如何有效地分配利益,在蛋糕做大后如何分配蛋糕,各方非常值得關注,是行政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
所以說下一步改革的其中一項,就是要以公平正義為引領,促進實質性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進。
《21世紀》:十八大提出“穩(wěn)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十八大以后在行政層面上,第一舉措會不會繼續(xù)推動大部制改革?
汪玉凱:我預測十八大以后可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nèi),有關方面會緊鑼密鼓地啟動大部制改革方案制定,為明年3月份新政府亮相以后國務院大部制調整做準備。調整幅度有多大,還很難說。但外界長期注意的如大農(nóng)業(yè)、大文化、大市場等的方向肯定是不會改變的。
《21世紀》: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xù)簡政放權,推動政府職能向創(chuàng)造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提供優(yōu)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你怎么看行政審批制這幾年的改革?
汪玉凱:溫家寶總理這幾年在推動這方面的改革的力度是不小的。國務院最近幾年對于行政審批項目經(jīng)多次改革,已經(jīng)去掉了60%,這個成就還是比較大的。
但是過去減少的行政審批項目,多數(shù)可能是各個部門來報的,避重就輕的問題比較嚴重,所以下一步行政審批改革,要有新思路。這個新思路就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jié)的,行業(yè)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政府要考慮退出。可以采用事后監(jiān)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可以不設前置審批。這樣才能真正降低市場門檻,對現(xiàn)有行政審批結構進行結構性調整,而不是簡單取消多少項審批項目。
摘自—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未來中國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 | 專訪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趙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