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時刻”的挑戰
時間:12-12-27 來源:FT中文網
“人民幣時刻”的挑戰
今年2月,一家總部位于歐洲的跨國公司告訴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說,該公司絕對不會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到了7月份,渣打接到該公司打來的一個電話,對方驚慌失措地要求在渣打開設人民幣賬戶、而且要馬上開設,因為該公司的中國供應商不再接受美元付款。
很快,所有與中國做生意的企業都將迎來“人民幣時刻”——它們會意識到,人民幣國際化并不是什么長期的戰略規劃問題,而是必須馬上著手應對的問題。人民幣的崛起標志著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場重大變革,其崛起的速度遠遠快于預期。跨國企業、銀行和金融中心應該扮演什么新角色,人們正迅速就此展開討論。
盡管專家們仍在權衡使用人民幣的利弊、爭論各種“如果”和“但是”的情形、擔心市場泡沫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在實際商業需求的推動下,人民幣正迅速被市場接納。對很多企業而言,人民幣如今代表著一種緊迫的挑戰。如果它們未能跟上變革的步伐并把握隨之而來的機遇,生意就有可能會受損。
人民幣作為貿易貨幣以及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速度之快,依然令觀察人士感到震驚。3年來,盡管全球經濟不景氣、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匯率趨同導致套利機會稀缺,但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發展卻沒有顯示出絲毫疲軟的跡象。2012年,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有望達到4250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近30%。
中國放松人民幣管制的步伐也在加快。今年,中國分配給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的額度翻了兩番,達到2700億元人民幣。上月,中國首次授予一家外資銀行人民幣跨境放貸額度,批準其代表某跨國企業客戶放貸。這一配額安排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如此一來,企業就能利用該安排,把以往困在中國境內的人民幣現金轉到離岸財富中心,與其他貨幣放在一起管理。
人民幣如今已踏上了不可逆轉的旅程。未來10年,人民幣將成為一種重要的國際交易貨幣。未來10年至20年,隨著中國切實放開資本賬戶,人民幣將與美元和其他發達國家貨幣一起,成為重要的儲備貨幣。
誰也無法預測中國放松管制的準確步伐,更無法確定人民幣何時會實現類似于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的目標。人民幣資產要達到美元資本市場那樣的深度和流動性,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但如果只盯著這一點,就不得要領了:人民幣正在成為一種國際貨幣,這一變化將影響到每一家與中國開展貿易的企業,并由此創造出新的機遇。
樂購(Tesco)就早早開始行動,因為它意識到了通過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為其在中國市場的擴張融資的好處。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是另一個例子,這家跨國企業在中國擁有可觀的銷量,它認識到人民幣能夠讓它更加有效地管理交易風險。捷豹路虎新組建的合資企業將在中國生產汽車。
各金融中心也在尋找人民幣帶來的潛在機會,以增強自己的競爭地位。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向香港、也向其他金融中心敞開了大門,使它們能與前者同臺競技。各金融中心都在根據自己的能力、所在時區、覆蓋范圍和關系網絡,爭相建立強大而差異化的人民幣市場。
香港在貿易金融和對沖工具方面領先一步;新加坡可發揮其在私人銀行、亞洲貿易和財富管理方面的優勢;臺灣則與香港一樣,擁有與中國大陸做生意的悠久歷史。
倫敦已然是西方最大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其時區與香港互補,而且長于投資、外匯和資本募集活動。不過,倫敦與其他金融中心一樣,必須迅速提升人民幣流動性和信用度,否則就可能輸給巴黎和法蘭克福的歐洲競爭對手。
最重要的是,政府和金融機構必須努力讓跨國企業提升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圍繞人民幣長期前景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扮演角色展開的爭論,分散了很多跨國企業的注意力,它們因此尚未把握住現有的人民幣融資和結算機遇帶來的財富。
人民幣正在走向國際化,跨國企業現在應該搶先一步、占據優勢。
摘自—FT中文網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新華社推出習近平特稿: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源... | 中國不懼 美國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