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不懼 美國的挑戰
時間:13-01-0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不懼 美國的挑戰
當地時間1月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2013年度國防權限法案,正式宣告這份包含“美國防衛釣魚島”內容的法案成立。這意味著美國放棄了在釣魚島問題上“不選邊”的立場,為日本政府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背書。
在這份法案中,第一次加入了“釣魚島防衛適用于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內容,并明確寫入了“美國不會接受第三國單方面行動”的詞句。這反映了美國一直以來的立場,即反對以武力方式解決東海海洋和島嶼主權問題,并對主張擁有釣魚島主權的中國加以牽制。但這項法案讓美國政府的態度從模糊走向了明確,即美國會介入釣魚島出現的武力沖突。這也意味著,美國公開選擇站在日本一方。
這一政策的轉變和確認,將為該地區有關國家傳達一個危險的信號,即美國會協防與中國有領土主權爭端的盟國。如果說美國這項政策是恫嚇中國不能以武力解決爭端的話,那么,美國能否控制住其盟國不斷挑釁中國并引起沖突呢?從過去一年的表現看,美國一直縱容菲律賓、日本等國挑起事端并激化沖突,美國公開站到中國的對立面,意味著給這些國家更加堅定的支持,未來出現沖突的風險也就會更大。
美國宣布“重返亞太”后的政策,目的并不明確。雖然美國宣稱是為了“再平衡”,即平衡西太平洋崛起的中國力量,為其他國家提供安全保障。如果“重返亞太”就是“再平衡”的話,中國也沒有理由反對,甚至這種“再平衡”也可能有利于中國的崛起,至少減少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恐懼。
但是,美國人做的卻是另一套,即鼓動相關國家在海洋主權問題上挑戰中國,制造沖突,刺激中國做出反應,從而形成一種相互強化的沖突漩渦,直到走向戰爭邊緣。在南海,菲律賓違背《南海共同宣言》,以軍事武裝力量騷擾和抓扣在中國海域正常作業的漁民;在東海,已經實際控制釣魚島的日本竟然打破中日長期的默契,強行實施“國有化”政策。應當說,所謂“中國強硬論”、“擴張論”均是潑來的污水,中國是被迫反擊。
美國人在玩一種危險的游戲,而且他在啟動“重返亞太”戰略時,可能根本沒有想到如何處理中美關系以及可能的風險,即這種游戲會有攤牌的危險,美國是否決心與中國發生沖突,美國和世界能否承受這種風險。美國現在的做法表明已經被自己愚蠢的慫恿政策綁架,他必須為盟國支付信用,但存在信用透支的可能。
事實上,游戲照此下去,美國必然為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煩。因為中國一直遵守一個原則,即在別的國家動手后作出堅決的反應,而且這些國家的挑戰為中國捍衛自身利益提供了機會。那么,這場游戲至少從政治倫理上而言,美國及其盟國將遭受質疑。一旦這種游戲長期化,讓整個地區卷入其中,應該說,將不利于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因為除了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國家之外,大部分國家還是希望發展經濟,保持地區穩定,而不是制造麻煩和沖突。
想做“太平洋總統”的奧巴馬,最終可能幫助了中國的崛起,因為正是由于美國的遏制,讓中國有充足的理由武裝自己,并在這種危機感中,更快的成長與壯大。時間站在中國一邊,焦慮的美國人如果甘冒風險遏制中國,中國會有耐心與意志應對這種挑戰。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人民幣時刻”的挑戰 | 安倍意欲擺脫戰后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