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古城門票啟示錄: 莫把治權當產權
時間:13-04-1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鳳凰古城門票啟示錄: 莫把治權當產權
近日,鳳凰古城突如其來的開征門票引發了一串聯風波,收取門票第一天,鳳凰古城的商戶們就以集體罷市的方式來回應之,而更戲劇性的是當地小伙子帶女友到家卻被索要門票,暴露門票舉措不經意間抬高了當地人際交往成本。
目前各方爭議的焦點是門票漲價也好,新定價也罷,是否應召開聽證會,而這堪稱烏龍。鳳凰縣在通報中稱,在制定《鳳凰縣旅游景區門票管理辦法(試行)》和《實施細則》中,已“充分并廣泛征求古城居民和從業人員意見”。而該縣副縣長蔡龍在回應外界質疑時表示,鳳凰古城門票由于是新定價格,而非漲價,故不需開聽證會。
如果收取門票的程序像當地政府宣稱的那樣廣泛地聽取了民意,又當如何解釋上述事件?顯然,門票推出的過程缺乏程序正義,已是無法抵賴的事實。公眾看見的是當地政府以“改革”之名霸王硬上弓。
門票的推出,對商戶們無疑是一種“利益強拆”,因為那些已簽訂了租賃合同的商戶,其租金水平與門票未推出前的客流量相關,門票推出后,客流量下跌、消費意欲和消費量下降,商戶們的利潤必然受損,但卻仍要按租約交租。當地政府的回應是這樣做有利于鳳凰古城的“長遠發展”,邏輯就是為了長遠利益可以犧牲眼前利益。但先不論這些長遠利益,眼前商戶們明擺著的損失又讓誰來埋單?
如果說收取門票得來的收益,將投資于鳳凰古城的維護與建設,那么這里便有一筆不得不算的賬。綜合官方數據,鳳凰縣2012年共接待游客690萬人次,實現的旅游總收入是53.01億元。按每張門票148元計,如果客流量維持原規模,那么一年門票總收入約為10.2億元,等于在稅前先把整個縣的旅游收入切去五分之一。然而,這么大的收益,其分配格局卻并不清晰。負責收門票的是鳳凰古城景區管理服務公司,該公司當地政府占49%的股份,葉文智旗下三間公司共出資51%。如果按股份比例分配,這逾10億的收入,地方政府與地方壟斷財團大概各分一半。但是,葉文智方面曾表示,每張門票其實政府會抽60元(鳳凰縣政府對此否認),如果在抽完這項收入(約4.14億)后政府再與葉文智對半分收益,那么,當地政府來年從門票中得到的收益將高達7.1億元。
無論是哪一個版本,政府的直接收益在5億到7億元間,這是整個鳳凰縣旅游總收入的一成以上,還沒算其它稅項。對于一個中部省份的縣政府而言,每年在稅收以外額外多出的這筆錢將何去何從,成了公眾不得不問的問題。從鳳凰縣政府的回應中,外界看到的只是諸如“規范景區管理”等空洞的說法,確切的只有“將新建6間公共廁所”。如此情況下,如何洗脫“與民爭利”的指控?
政府的職能應是提供服務而不是創收,把政府當公司來運作本來已很過分,還要用行政手段為政府轄下的公司侵占市場份額開路,在當下還能見到這樣場景,難以不讓人發出今夕何夕的感慨,往深層次里討論,是一個經濟學的產權概念。當地政府需正視,其擁有的是古城的公共治權,而非古城產權。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黃金暴跌預示著什么? | 酒標上的空白:食用酒精、甜味劑藏匿白酒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