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行拋售商品業務潮
時間:13-08-0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投行拋售商品業務潮
8月5日,兩條互不相干的消息指向華爾街大鱷的同一個選擇——國際投行正在加速剝離大宗商品業務部門。
港交所網站早間發布聲明顯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高盛已作為共同被告人被起訴操縱鋁價。這份訴訟指其有“關涉鋁價的倉儲市場的反競爭和壟斷行為”,首席原告是總部位于密歇根州的一家鋁型材公司(Superior Extrusion Inc.)。
與此同時,英國媒體爆料,倫敦大宗商品經紀商Marex Spectron正在洽談收購摩根大通早已待售的金屬倉儲部門Henry Bath。
某國際投行在華金屬交易員向本報表示,上述消息均與此前大宗商品加強監管及下行周期相關,而即便是商品業務最強勢的投行也在出售其商品業務。
自2012年以來,摩根大通就一直尋求出售其商品業務。該行今年7月表示,將對其現貨石油、天然氣、電力與金屬交易部門采取“策略替代方案”,并可能尋求“合資、分拆或者出售的做法”,但未說明將保留部門完整性還是分幾部分出售。陷入出售傳言的Henry Bath在倉儲領域實力雄厚,從美國巴爾的摩至韓國釜山共運營72個金屬倉庫。
此前,高盛已經將旗下電力公司Cogentrix出售給了私募基金凱雷集團,從而大幅削減在電力市場的敞口。至少自3月起,高盛就在尋求出售其倉儲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merals。摩根士丹利自去年夏天以來就一直在尋求分拆或出售其商品業務。最近的進展顯示大摩可能重新將精力售中在龐大的現貨原油交易業務上,退出如澳洲電力市場等邊緣業務。
除去大小摩、高盛這三家在大宗商品領域最有實力的投行外,“緊急出售”的風潮也波及到了其他投行甚至中國買家。上周市場傳聞稱,南非標準銀行正在與中國工商銀行洽談出售其商品部門。“標行很多大宗交易員都離職了。”上述交易員向本報證實了該消息,稱該出售談判已經從去年開始。
上述交易員向本報表示,港交所收購LME后對庫存規則修改不明、美國增加對華爾街金屬交易監管、大宗商品周期下行乃至QE結束預期等因素,共同催生了目前的出售潮。
港交所去年收購LME后,宣布推出了針對LME庫存的修改提議。根據媒體報道,摩根大通、高盛分別握有LME10.9%和9.5%的股份,可謂第一、第二大單一股東。港交所仍未公布的庫存修改或將給國際投行增加相關成本。
7月中旬,因銀行涉嫌濫用商品市場影響力操縱價格,美聯儲表態監管部門正在重新審視允許銀行交易實物商品的規則。這一實施數十年之久的規則一旦修改,將對華爾街投行造成全面打擊。
道瓊斯一瑞銀商品指數顯示,自2011年中期以來大宗商品價格開始走低。指數在今年上半年下跌了10.5%,而對于中國經濟增長最為敏感的銅、鋁和鎳等工業金屬價格跌幅高達20%。
投資者們已經開始撤退了。巴克萊在上周五公布的報告中指出,商品投資管理下的資產已從去年的高點下跌21%,目前為3490億美元,這是近三年來最低的水平。
有分析顯示,如果摩根大通、高盛等將相關業務剝離給大的貿易商,短期內市場不會出現太大波動,但從長期來看,這些大型貿易商在市場中的占比將大幅提升,掌控力更強,市場的漲跌幅會更大。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朱镕基與李克強的不同挑戰 | 微信5.0動了誰的奶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