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傳志做對了什么
時間:15-07-17 來源:經濟觀察報
柳傳志做對了什么
柳傳志一向很忌諱別人稱他為“教父”,但若非泰山北斗式的江湖地位,很難想象聯想控股上市慶功宴上會有那么多的商業巨頭蜂擁來賀。正如王健林當天所說,“請”和“到”是兩個概念,請很容易,到還真不太容易,因為大家都是大忙人。也許,讓中國最頂尖企業家齊聚一堂的那種力量,叫尊敬。這就像一個村子里如果有人做80大壽,那么大部分賓客到來的原因可能都不是因為客氣,而是對時間背后的厚重人生發自內心的敬意。
如果一個人能將兩個公司做上市,并且積累起數千億的財富,在這個時代獲得崇拜是很順理成章的。但當我們提起柳傳志時,他最顯著的標簽顯然不是財富英雄。從財富角度而言,與他所創造的相比,柳傳志獲得的并不算多。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一種時代特征。種種跡象表明,柳傳志早已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安排,并且將自己的價值框架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或許正是在這個層面的探索,成就了柳傳志今天的江湖地位。
凌志軍在《聯想風云》中曾這樣評價聯想:“如果你屈服于舊體制,你會被淹沒其中;如果你公然反抗,你會體無完膚。聯想的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掌握了與舊制度相處的方法,同時又以驚人的堅忍、耐心和技巧與舊制度中令人作嘔的弊端周旋,一點點地擺脫束縛,走向新世界。”這同樣也可以視為對柳傳志本人的評價。在深刻理解中國體制特征并尋找應對模式這件事情上,柳傳志是做得最好的企業家,沒有之一。他以此為前提去設定聯想的發展路徑,這種設計同時也深刻影響了大批中國公司。
柳傳志一直試圖尋找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的最大公約數,當然,這在某些時候也會被貼上妥協主義的標簽。當他提出“在商言商”這樣言論時,很多人并不覺得這是一個企業家在總結30多年商業生涯的心得,而將其視為一種政治表態。但事實上,柳傳志最值得被記住的,并不是他開創了某個管理學的新領域,也不是他找到了一條特殊的發展路徑,而在于他發現了在中國限定條件下最優的選擇,就是還商業最本來的面目,用最樸素、最笨的方式去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柳傳志創業之初也是中國市場經濟混沌初開之際,除了對財富的沖動,那時候的創業者對于商業價值觀的認知還處于一種很原始的狀態。在中國應當做什么事,應當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做事,其實是沒有答案的。但從聯想的成長軌跡來看,柳傳志很早就對這些問題有過深入的思考。他為聯想樹立的價值觀很樸實,“企業利益第一,求實,進取,以人為本”,但這樣的價值觀,恰恰是中國市場經濟肇始以來都非常稀缺的資源。
就像稻盛和夫[微博]用“敬天愛人”四個字就創造了兩個世界500強企業一樣,真理的面貌有的時候樸素得驚人,但其蘊含的能量也大得驚人。很多人把商業世界想象成一個險象環生且光怪陸離的江湖,認定沒有非常之道無以獲得成功。但世事往往大道至簡,由謙卑、誠實、勤奮、務實這些品質凝結成的智慧其實是最強大的武器。一位聯想的普通員工多次提及柳傳志在春節時給她電話,說,這一年你辛苦了。她說,我覺得為這個公司工作值了。也許,愿意做這樣最簡單、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正是柳傳志最大的過人之處。當人們提起柳傳志時,一定會想起“貿工技”,想起“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想起兩次上市的輝煌,但這些都容易被復制,被超越,但那些樸素的處事哲學,才是這一切的本源。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總讓我們措手不及。每個人都試圖建立自己對世界個性化的理解,但每個人又很容易被眼前的變化裹挾。在互聯網、全球化等要素已經讓中國公司發生巨變的時代,在新的商業模式、財富英雄層出不窮的時代,如何不迷失自己,也許柳傳志這本很厚的書,值得我們好好讀一讀。
摘自—經濟觀察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股災反思錄:等待,是為了遇見最好的你 | 樂視大戰略 人才是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