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南鵬:偉大的公司誕生于純真的愿望
時間:15-08-14 來源:筑夢師
沈南鵬:偉大的公司誕生于純真的愿望
沈南鵬,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紅杉中國的創始及執行合伙人,也是攜程旅行網和如家連鎖酒店的創始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他說,是時代的風口推動著他不斷轉型,在每次人生的選擇路口,他都做出對中國經濟看多的選項。很幸運,每次他都選對了。
風口推動我不斷轉換角色
新京報:你身上有很多身份標簽,比如攜程、如家創始人;紅杉資本合伙人,投資教父等,你最看重哪個角色?
沈南鵬:創業者,我喜歡(把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做大的感受。今天我還是一個創業者,紅杉中國就是一個創業企業,十年前從三四個人開始,現在有100多號人,六七十個投資團隊成員,實現多行業覆蓋,也從天使投資一直做到PE投資。
新京報:是什么動力,推動你不停地進行身份的轉變?
沈南鵬:我們這些60后、70后,大多是被時代大潮推著走。當年從美國回中國投身投資銀行,是因為中國資本市場剛興起,覺得很興奮可以參加。后來互聯網浪潮興起,我覺得可以在新經濟里創造東西。后來發現多個領域都有機會,作為投資人可以參與更多。所以,很大程度上,我是跟著風口走。
新京報:你為什么能如此敏銳地把握機會?
沈南鵬:我嘗試去尋找好的機會,但通常我不是第一個嘗試的人。我會觀察一下,看自己是否適合。
新京報:你放棄過“不適合”的機會嗎?看上去你每次都一下子就選對了。
沈南鵬:有。比如從攜程離開后,有一些大型的私募股權PE來找我合作成立中國基金,但我更喜歡關注早期創業者,而PE基金接觸的只是大公司,更多的是錦上添花。
喜歡承擔一定的風險
新京報:你的公開形象近乎完美,你是怎么來看自己的?覺得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沈南鵬:我是一個幸運的人。每個選擇都是大經濟環境給的一道命題,對中國經濟,我做出了“看多”的選擇。20年前離開華爾街,并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
新京報:因為你喜歡冒險?
沈南鵬:我樂觀,加上喜歡承擔一定的風險,也看重長期的職業發展,不期待短期利益。回國頭兩年做投資銀行,未必會比在美國有更好經濟收益。離開投行去創業時,剛開始也不多考慮有經濟回報的賬。做選擇要看長期,而且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新京報:你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嗎?
沈南鵬:肯定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是如何幫助中國企業家打造百年老店,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最重要的命題。
眼光好因為更積極
新京報:你是攜程創始人之一,后來又創辦如家。當時創業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沈南鵬:我們這批創始人很多沒有商業經驗,做攜程是抱著對互聯網的熱情,后來發現不管互聯網創業還是別的,歸根到底都是生意。生意都有門道和訣竅。長期在投行做,不見得掌握在中國做生意的門道。第二個挑戰是融資,今天是錢在追創業者,當年是創業者追錢。今天的創業者很幸運。
新京報:但是很不幸,那個時候你是創業者,需要去追錢,現在又變成投資人,需要追創業者
沈南鵬:是。所以我常常是一個需要“說服”別人的角色,要做一個好的“銷售員”。兩次創業讓我學到很多商業經驗,而且現在作為投資者,也能更容易理解創業者。
新京報:從創業者變身投資人,你認為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沈南鵬:好的投資者不是所謂金融從業人員,而應該是(被投)企業的深度參與者。有人問我們為什么眼光很好,其實投資眼光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投資后,花時間幫助企業成長。比如幫他找合作伙伴,討論戰略。投資人跟創業者的角色其實是相似的。
新京報:你會多大程度地介入被投公司的運營管理?
沈南鵬:紅杉有一個基金定位,叫“創業者背后的創業者”。如果開車的司機是創業者,我們就是旁邊看地圖的,幫他避免可能碰到的問題。躺那邊休息或看風景是不行的,因為一路上還是會有很多挑戰。我們還是希望能更積極點。
新京報:意見相左時怎么辦?
沈南鵬:我們只是看地圖的,最后還是駕駛員決定往哪邊走。但如果投資中有關聯交易和違規行為,投資人作為股東,需要保護自己。
紅杉秘訣不單純是買賽道
新京報:大家都說紅杉投資成功的秘訣是買賽道,你們是怎么來判斷賽道的?
沈南鵬:這個解讀不完全正確。賽道很重要,一個行業如果沒有大的發展前途,公司很難成功。但在賽道和賽車手之間,絕對是賽車手最重要。因為賽道可能會變,好賽車手會尋找新方向。當然,賽道或者新商業模式,是風險投資基金必須長期研究和跟蹤的。未來幾年行業會怎么發展,投資人必須有自己的預測和判斷。
新京報:據說你們有一張產業地圖,引導你們購買賽道。這張地圖是什么樣的?
沈南鵬:不是一張產業地圖,是有多個產業地圖。比如O2O肯定是一張產業地圖,金融是一張,電商是一張。因為認知不斷進化,地圖也不斷完善。比如第一天看電商時,肯定不會想到原來打折產品銷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點,也沒想到有些領域可以做這么大。在行業投資中,你會越來越清晰地知道產業格局應該是怎樣的。
新京報:紅杉買下的賽道其實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坐標。這10年,你們先后買了哪些賽道?
沈南鵬:2007年開始布局電子商務,從阿里巴巴到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美麗說到蜜芽寶貝,電商知名企業我們幾乎都參與了。2008年布局影視娛樂,投了萬達影院、阿里影業、博納影視等。2009年開始投云計算大數據。2010年開始投O2O,從美團、大眾點評網、餓了么到趕集,也占了一定市場份額。相關的物流行業也投得很好,中通快遞、德邦物流、安能、鄭明物流等。2011年開始投了一批互聯網金融。
新京報:有錢果然任性,可以大膽買買買。
沈南鵬:當然有很大挑戰和風險,因為你必須有一定的能力選對。這對基金也是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新京報:你們的失敗率實際是多少?
沈南鵬:目前紅杉投資了200多個公司,如果以顆粒無收為標準,目前這樣純粹失敗的公司真不多,可能也就十幾家而已。風投肯定會有一定的失敗率,這是不可避免的。過低的投資失敗率反而說明一家VC風險承受、鼓勵創新的意愿不足。
不能僅為賺錢而創業
新京報:作為投資人,你最希望聽到創業者跟你探討什么,比如商業模式,夢想?
沈南鵬:商業模式的認知非常重要,因為競爭激烈,沒有好的準備,沒有產業前瞻性,很難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但夢想更重要,不能僅僅為了賺錢創業,夢想是很多創業家成功背后的根本動因。一個純真的愿望,往往推動了很多偉大公司誕生。這些對了以后,其他都是經濟大潮帶來的紅利。
新京報:這似乎是一個標準答案。但為什么你在投資實戰中就能做得比別人好。
沈南鵬: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具體跟每個創業者交流時,你會發現每個公司都不一樣。每一個創業者有不同的氣質,不同的背景,怎么能夠了解他,跟他交流好,我覺得這可能是作為投資人最重要的一個課題。
新京報:具體怎么判斷?
沈南鵬:沒法用一句話來描述。很多是經驗積累的結果。當他站在那講述他的商業計劃。你可以了解他對細節的關注,對產品的熱情,對行業的理解,怎么看競爭對手,創業目的是什么,有沒有在創業中碰到曲折,是不是會非常堅持等等。
新京報:很多人認為現在創業熱潮有很大泡沫。你怎么看?
沈南鵬:十五年以前,中國第一批互聯網的創業潮里面也有這樣的問題,但只要大方向正確,即使有一些泡沫的現象,有一些不靠譜的創業者或投資人,最后會優勝劣汰。所以我認為泡沫在一定時間內不是問題,關鍵是不是有很多優秀的創業者冒出來。
摘自—筑夢師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成功企業必備的8種DNA | 一文看懂央行發布會:透露了什么重大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