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靜波:龐氏騙局超過50%,風險暴露只是時間問題
時間:15-12-02 來源:諾亞財富
汪靜波:龐氏騙局超過50%,風險暴露只是時間問題
小諾領讀:年度盛會2015諾亞財富鉆石年會今天送走最后一批客戶,圓滿落下帷幕。12天來,我們總計邀請190多位嘉賓,接待4000位客戶,舉辦近200場不同主題的論壇活動,在2015年的歲末與大家一起共同創造了一段冬日溫暖的記憶。
今天,小諾繼續為諾米們奉上諾亞財富董事局主席兼CEO在鉆石年會上的精彩演講,其對當下財富管理市場的深度解讀可謂振聾發聵,不可不讀!
選擇不僅基于“聰明”,更基于“人品”
以前我們講“選擇比努力重要”,這次準備上市五周年慶典活動的演講材料時,我忽然對“選擇”有了更深度的理解,為什么你做這個選擇?其實不僅僅是因為你的聰明,更是因為你的人品,會不會放棄短期利益,而選擇長期利益。
那天看到邱國鷺的一本書中寫道,“我寧愿損失客戶,也不損失客戶的錢”,意思是說,即便短期可能客戶會離開我,也要對得起自己的心,我在這個行業到底應該怎么做投資。我深以為然。
我想,諾亞產品的品味,從一個產品可能看不出來,但我們已經做了10年,我們的合作伙伴、交易對手放在一起看,客戶就可以感覺到諾亞的品味,雖然我們從事的是金融行業,但我們像藝術家一樣,精心挑選我們的合作伙伴和交易對手。
2015年,我們的歌斐資產開始嘗試做全權委托,業績表現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如果每年能穩定地為客戶帶來10%~15%的收益,同時回撤又比較小的話,那么這就是非常有意義的投資組合了。
我們也開始和海外優秀的產品供應商合作,這樣的選擇,除了品味,也表示我們愿意降低收入,損失短期利益,為客戶創造長期的價值,因為越是有品牌的合作伙伴,談價的空間越小。
市場處在繁榮與衰退的轉折點
學習有兩種方向,一是向未來學習,一是向過去學習。這一部分我重點講一下如何向過去學習。
我的投資理念是“尋求差異化”,不喜歡和別人在“紅?!睆P殺,我覺得殺得血流成河的市場不一定有機會。
2015年,我們非常謹慎地挑選類固定收益產品,但很難找到優質的資產。我們一直跟客戶溝通,市場處在繁榮與衰退的轉折點,尤其是在傳統行業,諾亞的客戶有70%是在傳統行業的,分布在二、三線城市,有句話也許有點殘酷,現在您自己的公司凈資產回報率大概是多少?有10%嗎?您在這個行業做了多少年?為什么您把錢交給別人,什么都不做,就覺得可以獲得無風險收益率10%?我個人覺得是非常非常難的。
在2015年,我們看到了很多風險的暴露。2015年6月,昆明詐騙案解決后,我再次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深深的質疑,我覺得財富管理市場在明年、后年將會有巨大的風險,這個風險就是龐氏騙局、麥道夫模式基本成為這個市場超過50%的主流方式,現在爆發的只是局部,我們也看到可能會大面積爆發的因素,因此非常擔心,一是“唇亡齒寒”,畢竟諾亞是一家市場化的財富管理機構,二是我們的客戶在其他地方會不會損失錢,這些都是我們的顧慮。
2015年,我們深深感受到,市場正進入轉折點。過去這30年,我們的客戶富有起來,非常自信,但如果喪失第一桶金,未來您可能無法像過去這么簡單地獲得新的財富。
金融這個行業最怕的是系統風險。2015年,大部分風險是系統風險,來自外部的,自身根本無法控制,還有一些風險就是對于趨勢判斷的失誤,要么過于前瞻,要么過于自我。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是我們每一位創業者和金融從業者追求的目標,但其實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我們的財富要往哪里走
看一下中國經濟的轉型,為什么諾亞推了這么多私募股權投資(PE)類的產品?我是發自內心地認為,把個人財富投資國家利益,應該投私募股權,因為過去中國的經濟都是通過銀行和政府配置資源的,現在,只有市場化配置資源才能更好地前進。最近中央提出在供給端的改革,大家也看到我們經濟的現狀,土地財政已經難以為繼,新經濟、新未來在哪里尚不明朗,其實這些都預示著我們的財富要往哪里走。
財富管理市場有幾個大的趨勢:利率的市場化,金融的產品化,實業的基金化。現在,市場上做財富管理的模式,正在發生悄悄的變化,從過去的“全民炒股”到金融產品驅動,逐步進入資產配置驅動,資產配置驅動的核心是充分分散風險,簡單地說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們看到在海外市場,50%是以全權委托的方式在進行財富管理,因為全權委托決策的科學性遠遠超過個人決策。我曾碰到一個客戶,在諾亞配置了20多個產品,但全部都是二級市場品類的,可能這個配置就太集中了,不夠分散。
諾亞在2015年的存量資產組合中,大幅下降了類固定收益產品的比例,類固定收益產品在中國市場未來幾年可能風險會很大,除非是做標準的債券基金,或通過分散風險來穩健地獲利,如掛鉤指數或ETF,如果聚焦非標資產,尤其是非標的房地產和政信,以及一些流動資金的模式,風險都非常大。
有些領域“不開花”
主動的改變帶來長期的利益。這個非常難,不容易跟客戶溝通清楚。我們不僅要看到細節,還要能夠透過“樹木”看到“森林”,也就是要看到系統。我們如何能不經歷損失就理解風險?
我們做了這么多年,諾亞第二家分公司就開在溫州,溫州的客戶滿意度是最高的。因為溫州過去高利貸盛行,追逐投資熱點,但回過頭他們發現,這些都沒有給自己帶來真正的財富,而比較規范地做金融的,可能收益率不是最高,但最后能讓他們穩穩地獲利。
巴菲特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不要用屬于你的并且也重要的錢,去賺那些不屬于你的、不重要的錢”,我們中國的高凈值客戶已經獲得了“第一桶金”,因此投資的第一原則,就是保證本金不受損,盡量去控制風險。但這個市場,說真話的是少數派,我對這個行業的挑戰和壓力就在于,我們確實看到一些不正常現象,比如有不少做資金池的,有的產品期限是1~3個月,年化收益卻在8%~12%,還有像“泛亞”,有客戶問,為什么諾亞做不到T+1日贖回、收益率13.68%?
其實就好像一個童話故事
皇帝發了很多種子給孩子們,說誰開出的花最漂亮,誰就可以得到皇帝的獎賞,所有小孩種的花都開了,只有一個最誠實的小孩沒有開花,因為種子是煮過的,開不了花的。我們一直在講,有些領域不開花,但有的客戶不相信,還是會去嘗試。
對于像3個月期限、年化收益率12%的產品,我想說的是,這種領域“不開花”,只是中國對于龐氏騙局和麥道夫模式還沒有定義,現在行業里這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風險的暴露只是時間問題。
有的個人投資者或許會存在僥幸心理,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后一棒”,但經濟學有一個蛋糕原理,奶油蛋糕掉在地板上,總是帶奶油的那一面在下面。這就是我們面對的市場。
摘自—諾亞財富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里程碑!人民幣“入籃” | 同創偉業丁寶玉:大健康行業將現系統性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