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鉆石年會 | 汪靜波:感知正在生成的未來
時間:15-12-03 來源:諾亞財富
鉆石年會 | 汪靜波:感知正在生成的未來
壹
向未來學習
不僅僅是反思過去、向過去學習,更重要的是向未來學習。
我在這個行業做了20年,前10年在證券行業做股票投資,我經歷了證券公司的破產,當時證券公司也是8%的委托理財,我感覺到今天的財富管理市場跟2005年的證券市場非常像,所以我很害怕,對這個行業有點壓力。
我也看到我們客戶的變遷,傳統制造業的客戶過去在諾亞投了很多錢,有時候私募股權投資(PE)的CALL款,客戶沒有現金流了,盡管再過一段時間就會產生數倍的收益,但沒有辦法,還是要轉讓,壓力很大;而越來越多的諾亞客戶是做新行業的,比如:做互聯網、做游戲、做服務業的(他們的公司沒有貸款,而過去傳統制造業的客戶,公司的貸款量很大,所以PE產品CALL不出款的,大部分是傳統制造業的客戶)。我們也很痛苦,我們可以為客戶做點什么,讓這件事情有所改變呢?
我們作為個人投資者,有沒有反省過,貪婪、恐懼和盲從,是什么價值觀在主導著我們呢?假如我們沒有學習,我們在未來還是會碰到類似的情形,所以我想,不僅要從反思過去中學習,還是感知正在生成的未來。
貳
從駱駝心態到獅子心態
中國的經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未來的財富正在從制造業、房地產、外貿向新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多深刻地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如何改變?帶著這個疑問,我去了美國MIT(麻省理工學院)學習U型理論。
去之前,我心里充滿雜音,我還繼續做嗎?我能改變客戶嗎?
美國的教育非常先進,她讓我們從一維、二維、三維乃至四維空間看到系統,發現系統之美。我在學習過程中做了一個二維模型,來呈現我對中國經濟轉型、財富管理市場發展以及客戶樣本變遷的理解。
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源動力是改革開放,那時我們很年輕,有人口紅利,制造業,出口,成本很低,每一位客戶都是靠勤勞致富,也非常謙虛,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打火機,但賣到了全世界最大的量,大家都在冒險。
但30年后,外界環境悄然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成本優勢不再,過去創業的這些人變老了,但成功經驗讓我們從謙虛的駱駝心態變成獅子的心態,擴張、充滿野心,我們覺得自己除了做制造業,還可以投房地產;在變老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想再冒險,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認識政府官員、有銀行支持,就可以成功;我們恐懼未來,不敢轉型,而實體經濟在這個過程中下滑,碰到熊市,無法面對。
當瓶頸在企業外部的時候,很多解決方案都是虛假的,就好像中國整個牛奶行業,幾乎是全軍覆沒,因為所有奶牛擠出來的奶,已經滿足不了13億人口喝牛奶的需求。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財富管理市場。諾亞在財富管理行業,花10年時間,協助客戶配置和管理的資產做到了2500多億,今年看到的情況是,市場上的錢太多了!如果能做到無風險回報10%,你可以在一夜之間拿到上萬億的資金,保險公司,大的機構,上市公司,只要能給它5年期、年化6%的回報,資金會蜂擁而來,更何況是10%?但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財富管理公司像雨后春筍一樣,幾萬家出現在市場上,每一家都告訴你——我們“保證”10%,12%……所有的錢就都去了,這非常可怕,但這就是我們面對的市場。
叁
共創新未來
我特別希望可以和我們的客戶共同看到、共同創造新的未來、新的現實。
經濟的轉型,金融市場的開放,這都是有對比效應的。從反腐、政府降薪,到“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我們看到,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顯著降低,新一屆政府非常聰明,民間借貸利率的下降,非標資產占比下降的核心是標準化發債,流程改進,效率提升;二級市場活躍,但是加強監管,凡是靠資源、內幕消息、老鼠倉,通通嚴查;私募基金,幾萬家都登記,這在中國過去是絕無僅有的。
全面的開放,剛性兌付打破,伴隨著市場化的是“賣者有責,買者自負”,每一個人都要學會如何評估風險,理解哪些可以投,哪些不可以投。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開啟了“好人賺錢”的時代,靠能力、靠核心價值觀,而不是靠關系賺錢。
中國的新經濟蓬勃發展。房地產這么大的體量,但是有這么多好的公司,房多多、鏈家等等,幾年的時間,上海已經布滿它們的LOGO,我們現在點餐都用“餓了么”,叫出租車用“滴滴打車”等等,過去可能都是無法想象的,這些新公司估值很高,它們代表著未來。
中國經濟正進入一個拐點臨近的變革時代,變革的速度將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從人類社會的演化速度可以看到,地球最早出現生命是43億年前,出現哺乳動物是1億年前,農業文明5000年,工業文明400年,而互聯網革命才一兩百年,我們自己感受到的可能才二三十年。有時候一些先知先覺的人,看到整個系統,他講的話我們覺得聽懂了,但今天才發現,以前沒有真的懂。很多年前聽馬化騰說要“連接一切”,我真的不懂,去年我才想,“微信是連接一切的”,這就是我們對系統認識的深度上的差距。
我以前覺得,中國“萬眾創新、大眾創業”太熱了,去了硅谷10天,我們看了20多家孵化器、幾十家公司才發現,中國可能才剛剛開始,遠遠不夠,但這是代表未來和前途的,創業、創新會推動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大發展,在中國股權基金的個數很多,但單只基金的規模非常小,所以發展空間其實非常大,最重要的是個人投資者面對的機會。
在美國,很少有個人投資者能投到PE/VC基金,除非是超級富豪的家族,我請教紅杉資本董事長邁克爾?莫瑞茨,為什么不讓個人投資者或母基金投資紅杉,他說,“我們這么好的業績,我只想貢獻給校友基金、公益基金,不想讓個人客戶賺這樣的錢”,但是中國的投資人挺幸運的,因為這個行業在中國剛剛開始,我們反而是因為機構客戶反應速度比較慢,個人客戶比較先知先覺,所以真正在中國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的,是個人投資者,所以我說,把你的個人財富投資國家利益,你可能會擁抱未來的財富。
肆
第二個30年
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的挑戰,但也看到很重要的未來。我特別希望跟諾亞的近9萬名客戶一起,不管用什么方法,能夠共同面向新的未來,經濟在換檔,大眾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歌斐投在互聯網、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的基金,表現都超越了我們的預期。
美國一位家族中第三代做風險投資的人Bill Draper說,“VC發端于中國,最偉大的風險投資家叫鄧小平,因為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地激發了一個超過10億人口的創新和創業的熱情”,我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非常重要的鼓勵。
過去的30年,真的要感謝鄧小平,假如沒有他,就不會有我們的今天,但是站在第二個30年的起點上,我們怎么樣能夠共創未來,看到新的方向?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新經濟的發展,重要的是諾亞的客戶,和真正滲入到中國行行業業、非常接地氣的企業家,怎么理解我們的新經濟?如何O2O?如何把傳統經濟和互聯網結合?傳統經濟不是沒有方向,而是我們要用新的角度去審視,每一個公司都是互聯網公司,如何去整個這些資源,這可能是我們要看到的方向。
伍
投資≠財富管理
諾亞一直希望自己能夠超越時空的從更多維度的方向去思考,從系統中看到我們的定位。
我們的以諾教育,帶著我們和客戶一起去美國MIT(麻省理工學院),重新去看待金融、創新,一起去歐洲,希望能夠通過看歐洲百年傳承的歷史,看到對于財富管理的敬畏之心。在中歐上創業營,我學到了“降維打擊”,其實諾亞也是“降維”,因為我和殷哲原先是做股票投資的,對金融行業有一定的理解,所以我們降了一維來做銷售和做渠道時,能夠做到在理解風險同時理解客戶。
如何能夠站高一個維度,來理解我們自己的業務?
我去年說,財富管理是我們每一個人最后一份職業,今年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
投資≠財富管理
因為財富管理是在更高維度上的,投資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把你的錢投出去,過一段時間獲得更多的收益,收益滿不滿意取決于你對時間的定價,財富管理是一生一世,或世世代代,考慮兩代人、三代人;
投資考慮的是期限、風險和收益,而財富管理考慮的是人生的階段、生活的品質、目標;
投資是縱向深入到每一個行業,財富管理則是橫向地做資產管理組合和配置;
投資是每一步最優,財富管理是總體最優。
兩件事情其實是不同維度的思考,如果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有時候可能會帶來困惑。
這次在美國MIT學習,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跳出具體的事情來看系統,站高一個維度發現系統之美,核心是總體大于部分之和,財富管理的核心,是我們如何為自己構建一個系統性的理念。比如說,中國未來醫療資源是非常稀缺的,如果生了病,卻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療,這就是底線性的我們應該有一份全球醫療保險;再往上一個維度,是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那就是信托傳承以及高額壽險;再往上是生活品質的保障,可能要把類固定收益產品、股票投資、現金流;而真正地做PE/VC(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可以成為我們事業的延伸;同時,保持終生的學習,才能夠持續地擁抱創新,讓自己生活品味更高,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后,為大家展現我在MIT的學習成果。我找到了自己核心的能量源泉,就是我們的初心,如何與客戶真實地面對新的經濟、新的環境。如果我們能夠與客戶建立共同的認知,并且愿意出現一種基于覺察的新的集體行動時,有品質的互動就可以由我開始。
今天很難得可以和客戶在一起,深入地交流我們對2015年以及未來中國轉折點上的經濟發展趨勢和方向,我們希望和客戶建立三代人的關系,短期的、1個月或者1年的波動其實真的沒有那么重要。
最后用《和未來有約》這首歌來結束我的演講,希望和大家一起去擁抱新的未來,新的世界!
摘自—諾亞財富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同創偉業丁寶玉:大健康行業將現系統性機會 | 薛蠻子:資本冬天在早期投資不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