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裸奔時代,P2P路在何方?
時間:16-01-1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后裸奔時代,P2P路在何方?
千呼萬喚始出來,2015年末監管出臺了規范P2P行業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輿論一致鼓掌叫好,從此P2P不能再披著信息平臺的名干著吸存放貸的類銀行業務;從此不能靠砸重金上主流媒體打廣告忽悠百姓玩火;從此標志著P2P裸奔時代即將結束。
“從良”沒那么簡單
寬厚的監管給平臺18個月的整改期,但是改并不容易。
首先看平臺現狀,目前絕大多數中小平臺無法盈利,資本金面臨消耗殆盡的威脅,部分成功融資的平臺則面臨對賭協議中短期要達到的業績額、獲客數等苛刻的條件的壓力,也難免會嘗試一些冒險。目前中國經濟三期疊加形式不妙,平臺借款人經營情況普遍惡化。年關將至提現增加,投資減少、額度變小,e租寶的震雷和監管新政出臺的疊加效應下,平臺流動性恐成問題,潛伏的問題平臺將更快暴露。
其次看資信評估能力。在某經濟論壇上,兩位從業者還就此觀點爭論起來。平臺派認為我們是信息中介不需要風控,風控派認為現狀就是網絡信貸不風控會死?首先從2007年發展P2P以來,在大型金融論壇上的發言嘉賓居然能發出這樣的爭論,可想而知多數P2P的實際情況有多糟。信息真偽識別和資信評估都屬于風控一部分,國外平臺也都作為基本服務項目。如果連這個都不做,也就不能怪許小年教授說P2P絲毫不創造價值,不能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目前我國信用數據體系基礎薄弱,平臺不具備征信查詢、企業信息識別、風控信息提示、評級功能。隨著技術進步,雖然有部分平臺也在風控和系統上加大投入,將大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引入,實現了部分網上獲客和大數據的風控體系,但是基本上屬于so what,形式概念居多,實際效果有待驗證。
第三,增信在P2P平臺普遍存在。在信息甄別能力和風控能力都弱的情況下,平臺不得不提供增信服務。在網貸之家依據其綜合發展排名選擇排名1到10的網貸公司查看,在擔保模式上明確寫明“信息中介”的只有點融網一家,多數平臺都采用擔保等方式。在去擔保、不增信、平臺資信評估能力弱的情況下,還要投資人自負盈虧,平臺投資人更會進一步減少,平臺獲客更難。
第四,銀行存管率奇低。根據盈燦咨詢數據顯示僅有40余家平臺與銀行簽約存管,銀行存管簽約率占正常運行平臺的1.5%。銀行是非常重視聲譽風險的機構,在P2P尚未在信息披露、資信評估、IT系統和災備未達到監管標準之前,在P2P風險出清之前,銀行對接受存管會很謹慎。
P2P如何轉型
從最先的一路鮮花贊譽到現在吐沫與板磚齊飛,這都是因為中國的多數P2P平臺已經遠遠偏離了peer to peer的初衷。如何轉型,不防學學P2P鼻祖英國的做法。
金融中P2P的鼻祖英國Zopa,借用了這個含義,從而實現了對等個人之間的直接借貸。其本質特征如下:
一是讓借款人和投資人均能獲得更好的利率,但注意絕不是讓以前不能獲得貸款的人獲得貸款;
二是個體對個體,平臺上做的是個人信用貸款;
三是把每一筆投資都分散投資到N個借款項目,為了降低風險保護投資者本金;
四是平臺是交易撮合居間人,負責撮合和管理貸款協議,不做資金池,不參與貸款,在匹配借款人和投資人上,Zopa使用的是自動競價系統,將拆散的投資資金份額優先投入信用評級較高的標的。每筆分散的債權都有單獨的債權債務合同,直接將投資人作為債權人與借款人作為債務人相連接;
五是負責審核信息、甄別風險、通過風控模型制定利率(信用風險定價),這是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平臺通過與Equifax(全球三大征信商之一)合作,對借款人進行一系列身份驗證、借款需求驗證與還款能力證明驗證后給出相應的信用評級,系統會根據借款需求及對應的信用評級給出貸款利率。同時平臺也是防止金融欺詐的CIFAS組織成員,可以通過多種數據源來驗證信息。
六是平臺會從借款人手續費中提取一部分錢放入Zopa的安保信托基金(Zopa Safeguard Trust),一旦借款人違約,投資人可以申請本息返回,但是這個要由該機構審批,如果同意就返還,不同意,就開始執行催收,能收多少收多少。
除了Zopa這么純的P2P外,英國也有Funding Circle這樣的P2B網貸機構,兩者除了有風險評級、信息甄別、交易撮合中介、不碰資金等共性外,企業貸款則通過信息的完全透明,將風險公開化,讓投資人擁有自評風險的可能性,類似一種網絡借貸眾籌,同時網站還開通了投資者與借款者直接溝通交流的渠道,借款者有義務回答投資者的詢問,這將大大提高項目信息的真實性。
由此可見,理想的P2P是滿足個人和小微企業未被服務好需求;通過線上開展資產端和負債端直接對接和網絡平臺的雙邊效應迅速低成本完成獲客和撮合交易;通過線上全流程的審批、風控、放貸,從而降低借款成本;通過打散標的,降低風險和投資者門檻,從而讓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經濟增長、小企業發展帶來的發展紅利。
看過外國原版的P2P,就不難理解國內多數平臺都是魚目混珠,因此監管更要堅定堅持原則,要反對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現在那么多的p2p公司都達不到這個文件的規定,說明這個文件不可行”。筆者希望這個文件在適當修改后應盡快出臺,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肅清不合格平臺,也是對好平臺的監管保護。
監管之外的市場之手
監管新規不可謂不詳細,但是落地難是各方一致的擔憂。面對新興信息技術、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此起彼伏,傳統的監管工作模式、人員團隊、技術支持和知識結構,面對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的汪洋大海已經應接不暇。同時立法薄弱也是國內監管乏力的原因,國外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依據很多是基于相關立法。
除了監管之手,還有一種讓公眾看清平臺真相的方法就是給平臺評級。過去對P2P評級可信度低,評級機構的專業水準、評級算法先不提,目前各個評級機構的數據準確性、模型建立規則、采集參數都未標準化,比如平臺風控能力這一參數并未被所有評級機構納入模型。因此網貸之家、網貸天眼、融360三家評級機構中排名前50名的平臺重合率只有56%。從日前引起廣泛關注的網貸評級第一案也可以看出案件辯護的精彩程度與P2P行業亂象遙相呼應、正態相關。
在監管對P2P平臺的信息披露義務和披露指標明確后,未來針對信息平臺的評級大有可為。
美國管互聯網金融叫Fintech,但是筆者覺得英國的叫法是更準確的:替代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這才指明了本質。這與工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侯本旗博士在今年1月份發表的觀點不謀而合,“互聯網金融也是金融,金融的本質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最核心的是是跨期對沖,所以去年互聯網金融企業在享受跨界的快感的同時,有一些企業也開始品嘗跨界的風險,因為收益的當期性和損失的滯后性是金融內生的特征。所以在2015年或者是今后的幾年,P2P行業面臨洗牌,跨界容易、跨期不易,且行且珍惜。”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
---|---|
世紀收購創舉:蘋果1000億美元收購特斯拉! | 私募大佬的年終總結 值得你讀100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