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家巨頭被約談!叫停螞蟻上市,果然只是開始……
時間:20-12-03 來源:金融第一教室
27家巨頭被約談!叫停螞蟻上市,果然只是開始……
資本的恐慌,源于國家強有力的震懾。
史上最慘雙十一。
誰也沒想到,原計劃狂歡到底的互聯網盛宴,竟然會變成群體“黑天鵝”:
阿里巴巴暴跌14%,市值蒸發7300多億;
騰訊重挫11%,市值蒸發6800多億;
美團狂瀉19%,市值削掉3700多億;
京東跟跌17%,1500多億說沒就沒了;
……
僅是ATMJ四巨頭,就有兩萬億市值灰飛煙滅,打折變成了打臉。為什么今年的狂歡盛宴會變成一場血光之災?
資本的恐慌,源于國家強有力的震懾。
圈外的朋友可能不知道,11月10日那天,國家突然放了一個大招: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反壟斷指南》,它帶來的影響絕對不亞于一個核彈。
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平臺型企業?說具體一點,平臺企業就是電商平臺、社交平臺、金融平臺、娛樂平臺等等平臺的統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互聯網巨頭。說得更直白一點,這就是一份反阿里、騰訊、美團、京東等巨頭壟斷的普法書。
從1994年中國接入第一條64K網絡專線開始,中國互聯網已經狂奔了26年。國家反壟斷的鐵拳為什么在這個時候突然打下來?
因為巨頭們所作所為已經無法無天了。
第一,殘酷的平臺二選一
一個商家去了淘寶開店,就不能去京東和拼多多;一個商家去了美團開店,就不能去餓了么;一個平臺用了支付寶,就不能支持微信支付……
2019年,賣微波爐的格蘭仕和拼多多眉來眼去,某寶一怒之下掐斷了格蘭仕的店鋪流量,直接導致后者20萬臺存貨積壓在倉庫里,白白損失1億多元。現金流被斷的格蘭仕,現在都沒緩過氣來。
這就是巨頭霸道的價值觀,它壟斷流量優勢,掌握了對入駐企業的極大話語權,乃至是生殺大權。毫無疑問,這種互聯網巨頭高高在上。實體企業是死是活?有沒有現金撐下去?對不起,平臺利益至上,必須殺雞儆猴!
第二,臭名昭著的大數據殺熟
什么是大數據殺熟?就是同一件商品,平臺根據顧客的畫像和大數據,計算出哪部分顧客付款爽快、對價格不敏感,那么這部分顧客的價格就更高。
隨便舉個例子:天貓有個88VIP會員服務,每年交88元,買東西就有折扣。那么交了會費,就更便宜嗎?
一箱豆奶,普通用戶62元,到了會員價就成了73塊。差別待遇,專殺熟客,這就是巨頭本色——淘寶、美團、攜程……一個都逃不掉。
第三,沒有底線的超前點播
你永遠不知道巨頭的底線在哪里。
前段時間,某視頻網站修改點播規則,要求付費用戶再充一次會員,才能提前看大結局。按理說,這種吃相只會讓用戶反胃,而對它的競爭對手來說,可以趁機拉攏用戶。但是在雙巨頭的天下,另一家視頻網站竟然同樣要求會員再充一次費。
這就是恐怖的壟斷效應,平臺沒有替代者,隨便怎么割韭菜,市場地位都穩如泰山。到頭來,消費者花了更多的錢,得到的卻是不斷縮水的服務。
在不夠健全的市場規則下,巨頭們有恃無恐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低于成本銷售打垮競爭者、搭售不合理交易條件……中國互聯網被攪得烏煙瘴氣。
除了這些用戶體驗,還有更可怕的。
我們應該都隱約感受到了,互聯網贏者通吃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原本我們以為新技術造就了新商業,規模效應會帶來效率的提升,可事實卻跑偏了。當這些巨頭形成了規模、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商業邏輯后,他們就通過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
后果已經非常嚴重了。
首先,摧殘商業體系
巨頭是怎么產生的?
他們先通過補貼把渠道占領,形成壟斷優勢后,就向上、中、下三游露出獠牙:
對上游供應商:延長賬期、增加扣點、增加隱性成本、流量費用越來越貴;
對中游員工:層層算計的人工智能,越來越高的KPI,將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困在系統里;
對下游用戶:大數據殺熟,各種套路,各種霸王條款曾不出窮。
人們驚奇地發現,最后都是在給平臺打工。而此時傳統渠道已經不復存在,想回也回不去了。
其次,扼殺創新
大樹底下不長草。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近年來,中國幾乎沒有再誕生創新型的企業。每當有一波新的創業機會出現時,壟斷巨頭都會要求站隊,要么用資本打壓新企業,要么徹底收購這些創業公司,最后玩死。看看那些年的共享單車和無人超市。
360創始人周鴻祎是這么評價巨頭的:大企業玩慣了這一套吸星大法,他們對付創業公司都叫卡位,趁你很小的時候做一個跟你一模一樣的東西,然后通過自己更強有力的資源,更多的用戶,通過交叉補貼,可以迅速把小公司摁死。投資人的錢打了水漂,就不會再投資創業公司,創業公司資金不夠,就永遠站不起來。
毫無疑問,在巨頭形成壟斷后,中小企業創新空間被死死壓制,很難有出頭之日。而幾千萬中小企業,恰好就是穩定就業、創造社會財富的最大基地。
這些年,互聯網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在中國富豪榜里,科技新貴們早已將制造、地產等富豪甩在身后。然而,滾滾的財富背后卻隱藏著寡頭壟斷、財富分化、996等等太多諱莫如深的話題。
在國家《反壟斷指南》的約談中,我們看到了27家巨頭的名字:
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58同城、百度、奇虎360、搜狗、字節跳動、快手、滴滴、微店、新浪微博、多點、貝殼找房、拼多多、國美在線、餓了么、小紅書、攜程、蘇寧、同程、貝貝網、云集網、蘑菇街、興盛優選、唯品會。
這是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更多的創新,更多元化的互聯網格局,已經曙光初現。
我們不要忘了,1998年美國反壟斷制裁微軟,因為微軟一家獨大,其它公司無從發展。此后,谷歌、Facebook等一大批巨頭拔地而起。
摘自-金融第一教室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高瓴重倉的行業都被砸盤,味道不對啊 | 運氣還是實力?—復盤億緯鋰能的增長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