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石資本張維:中國將出現一批千億市值企業,“商湯”們崛起的速度超乎想象
時間:20-12-29 來源:VCPE職業發展
基石資本張維:中國將出現一批千億市值企業,
“商湯”們崛起的速度超乎想象
12月17日,在由珠海市人民政府、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21財經APP主辦的“第10屆中國創新資本年會”上,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發表了主題演講。
在演講中,張維從則一物流、商湯科技、華大智造、柔宇科技四家企業的創業故事出發,指出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他表示,中國開始出現了一些科技基礎非常扎實的企業,特別是出現了一些具有世界級、平臺級,甚至是原創的技術的企業。由于這些企業有扎實的技術根基,所以它們可以建高樓,也就是能支持高估值,支持高估值的背后是企業的高成長,比如商湯科技的營業收入到去年年底已經有50億人民幣了,今年有可能在七八十億人民幣。
從這些企業的超乎普通人預期的高速發展出發,張維預測,中國經濟增速下降并不影響本土市場的蓬勃發展,尤其在民營企業,中國將出現一批千億市值企業。2018年,中國A股千億市值的民營企業才13家,到2020年已經有54家了。
張維感慨道:“我們體制大門只需要開一條小小的縫,中國老百姓與生俱來的聰明、勤奮、奮不顧身,對物質主義的追求,就能創造一個新天地,這兩個因素的核聚變,是中國跟很多國家真正不一樣的地方?!?/SPAN>
以下為張維演講現場實錄:
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未來投資的一些看法吧。
則一物流、商湯、華大智造、柔宇的故事
講四個企業家的故事。
第一個。這個小伙子1998年考上大學,由于家里太窮沒有去上,在無錫一個地方端盤子。2000年時國家出臺一個政策可以貸款上大學,于是他就讀了個安慶師范學院中文系,讀完去當老師,發現老師的收入特別低,就進入了物流行業。2008年,他自己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在過去的16年中他一刻沒有停歇,終于把他的企業發展成為了全國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這個人叫李寶榮,這家企業叫則一物流。我們今年投資了他。
我說你好幸運,你的人生一天沒耽誤,2004年開始工作,16年就干到了全國第一。這些底層創業的故事,其實在中國非常多,今天依然層出不窮。就是因為中國整個經濟的體量是巨大的,孵化了很多新業態,整個中國經濟也從量變到了質變。
我有個感慨,我們中國的體制大門只需要開一條小小的縫,中國老百姓與生俱來的聰明、勤奮、奮不顧身,對物質主義的追求,就能創造一個新天地,這兩個因素的核聚變,是中國跟很多國家真正不一樣的地方。無論是GDP的增長是8%還是4%,都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腳步。
更多的情況是更高大上的創業,2010年以后,大量的海歸,大量海外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機會。2016年(4年前),人工智能獨角獸商湯科技在營收只有3000萬人民幣時,估值就達到了11億美元。到了今天,它的估值已經到了200億美元。
中國開始出現了一些科技基礎非常扎實的企業,特別是出現了一些具有世界級、平臺級,甚至是原創的技術的企業。這意味著什么?這些企業由于有扎實的技術根基,所以它可以建高樓,也就是能支持高估值,支持高估值的背后是企業的高成長,比如商湯科技的營業收入到去年年底已經有50億人民幣了,今年有可能在七八十億人民幣。
你可以看到,像商湯這樣的科學家創辦的企業,其崛起的速度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今天商湯已經成為了非常值得國人自豪的企業,它的應用領域不僅僅是所謂安防人臉識別,還包括了智慧醫療等各個方面。
還有一家企業,華大智造,它是華大集團旗下的一家企業。華大智造是全球唯二、國內唯一成功研發基因測序儀全產品線,并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的企業?;驕y序產業鏈上游核心工具高通量基因測序儀長期被Illumina壟斷,使得業內出現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面。而華大智造通過海外并購以及消化吸收,打破了Illumina的壟斷,奠定了自己的產業地位。這是典型的中國故事。
像柔宇科技這樣的企業,他的創始人劉自鴻也是從國外回來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基本上是斯坦福這些名校的博士,在IBM這樣的大企業工作過。他們 2014年自主研發并在全球第一個發布了國際業界最薄、厚度僅0.01毫米的全彩AMOLED柔性顯示屏,幾乎是頭發絲的1/5。
柔宇最初在深圳基本是靠市場化的力量起來的,現在已經走過了從研發到技術,從技術到實驗室產品,從實驗室產品到工業化生產,從工業化生產到了更多領域的應用的階段。所以柔宇這樣的企業都會報到科創板,盡管盈利能力暫時不行,但是這些硬科技的企業需要獲得在資本市場進行持續融資的機會。
中國經濟水聲魚大
正如我經常所說,中國經濟水深魚大,如果在中國不賺錢,在任何地方都賺不到錢了,做瓜子的洽洽瓜子可以做幾十個億,做花生米比如黃飛鴻花生也可以做幾十個億,在這樣一個地方如果不掙錢,你說到什么地方能掙到錢?中國這個特點非常明顯,那就是無比龐大的市場,中國有14億人口、3億中產階級,這個市場中不僅有商湯的湯曉鷗、柔宇的劉自鴻這種杰出科學家在創業,還有很多賣瓜子、賣花生米、賣鴨脖子的人在創業,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底色。
大概率來講,中國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國GDP,在2019年首次達到了人均GDP 1萬美元, 2035年大概率中國會到人均GDP2萬美元,人均GDP到1萬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了,到2萬就是中高收入水平的發達國家了,全世界從未有過如此了不起的進步,能在14億人口這樣一個龐大的人口基數下,達到這樣的水平。
其實,真正能跨越中等收入的國家并不多,真正能跨越的主要是東亞文化的國家,最典型的就是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東亞文化最重要的特點是聰明、勤奮,對貧困有深深的恐懼,高度的物質主義追求,這是我們的特點。站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理解,盡管我們距離政治上立足于法治和責任制政府還有一段路程,也并不影響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盡管中國的GDP增長率會下來,但這并不重要,美國過去20幾年,平均GDP增長率只有2%,也并不影響美國成為全球的領頭羊。所以中國GDP增長速度會下來,但它并不是一個走下坡路的情況,中國經濟不會到一個階段就不可持續了。
千億市值民營企業已達54家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民營經濟已經成氣候了,我們來看A股的千億市值民營企業,2018年A股千億市值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只有13家,到今年已經有54家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變化。最核心的是,這些都是民營企業,因為大家都知道中國前20位最賺錢的上市公司,絕大部分都是國有的,絕大部分都是金融機構,跟美國絕大部分是高科技企業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如果你這個經濟體都是金融機構最賺錢,你的經濟結構肯定還是有問題,就像日本在1992年到達經濟巔峰時,絕大多數也是金融企業,而這不具備持續性。慶幸的是,中國民營經濟逐漸成長起來了。在這個54家千億市值的民營企業中,基石資本也投資了3家千億市值企業,邁瑞醫療、韋爾股份和新希望。
上圖是基石資本的在醫療和科技領域的投資組合,這些硬科技企業中將出現一些千億市值的企業,像商湯這樣的企業已經可以說是沒有懸念的了。
2000年前后,納斯達克出現了著名的科技泡沫,泡沫破滅后,無數科技公司死去,但泡沫留下了巨量的便宜的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為之后計算機和互聯網從工業和研究型機構進入商業和民用,為無數新科技公司的創業鋪平了道路。我們可以看到,納斯達克前10位市值的公司,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微軟、特斯拉等等,它們提升了全人類的生活福祉,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這件事德魯克在1985年《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中就已預言,他認為美國不會出現一個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因為美國有推動大量小企業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和制度環境;他認為不是通用、波音這些大公司解決了美國的稅收、GDP、創新、效率問題,而是無數創新創業的小企業解決了這些問題。1985年時,微軟和蘋果剛剛成立,亞馬遜、英特爾、特斯拉這些企業還不知道在哪里,德魯克就做出了如此偉大的預言。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所說的那樣,是“無處不在深入社會底層的創新帶來了國家繁榮”。這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到李克強總理說的那樣:“破除一切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新潛能”。
摘自-VCPE職業發展
上一篇 | 下一篇 |
---|---|
12年100倍、10年60倍…價值投資就是中國崛起之... | 十張《經濟學人》圖表,解讀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