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宇科技IPO沖擊科創板:一場反“卡脖子”的戰役
時間:21-01-06 來源:今日頭條
柔宇科技IPO沖擊科創板:一場反“卡脖子”的戰役
12月16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了2021年經濟工作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就重點提及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盡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事實上,在我國很多行業,尤其是涉及到科技、創新等領域,缺乏自主核心技術,長期受制于人,被國外“卡脖子”的現象,由來已久。
但是,至少在半導體顯示尤其是柔性顯示這個領域,國內有一家企業可以做到不被“卡脖子”,做到核心技術完全自主研發,它是柔宇科技。12月31日,柔宇科技正式披露了招股說明書,宣告沖刺科創板,該公司計劃通過此次IPO募集144億元資金,用于投資基礎技術研發、新產線建設并補充流動資金。
分析人士認為,支撐柔宇科技IPO的核心要素,正是該公司獨立開發的半導體顯示全新技術路線——ULT-NSPP,即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這條技術路線打破了三星過去至少十多年的技術主導局面,令中國企業首次在半導體顯示領域實現了基礎核心技術的原創突破。隨著柔宇IPO募投項目的穩步推進,我國將有望在半導體顯示領域實現高度自主可控。
5G智能時代,柔性電子產業爆發在即
柔宇是誰?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柔宇只不過是個面板企業——但這,恰恰是對柔宇最大的誤解。
其實,柔宇并不是一家傳統的面板企業,它研發和生產全柔性屏,它生產折疊屏手機,它提供智能交通、辦公教育等行業的柔性技術解決方案??此?SPAN style="COLOR: #000000">toB和toC兼顧,其實發力的是整個柔性電子大賽道——包括柔性顯示、柔性傳感、柔性集成電路、柔性電池等,柔宇的創始團隊致力于通過柔性電子技術建立起一個萬物皆可折疊的“柔性星球”。
早在柔性電子處于實驗室之中尚未形成一個產業的時候,劉自鴻和柔宇的創始團們就盯準了這一件事情。一個致力于柔性電子大賽道的科技新秀,注定了在5G、物聯網技術大爆發之際會有值得期待的閃光點。
據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官方數據,中國5G用戶數已經破億,5G已經進入大規模普及階段。而5G的“高帶寬、低延時、大容量”等三大特性,又催生了大量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化終端,業內稱之為AIoT設備。而AIoT的爆發,為柔性電子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作為萬物互聯時代的三大基石,計算依賴于芯片,5G解決了傳輸,交互依賴于無處不在的屏幕。柔性電子恰恰為無處不在的人機觸屏交互提供了可能。報告預計,未來的柔性電子行業應用市場空間將達到3000億美元,未來整體增長空間十分巨大,目前在這個賽道正處于大規模爆發的前夜。
可以說,柔宇科技選擇了一個絕佳的IPO時間點。按照柔宇的計劃,該公司將通過此次IPO募集144.34億元資金,其中4.62億元用于柔性前沿技術研發項目;11.24億元用于柔性技術的企業解決方案開發項目;7.10億元用于新一代柔性智能終端開發項目;另外,49.39億元用于柔性顯示基地升級擴增建設項目,實現產能爬坡;剩余的7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唯有自主創新,才能不被“卡脖子”
柔宇科技沖擊科創板IPO,據業內人士推算,估值大概率可突破千億元人民幣。僅僅是選準賽道可能還不足以支撐,那么它到底是憑什么?
確切地說,柔宇科技沖擊科創板IPO過程中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獨立開創了一條全柔性半導體顯示新技術路線,這條技術路線讓中國企業首次在“一芯一屏”這樣的硬核科技領域實現了核心技術的高度自主可控。
2012年,柔性OLED還處在技術空白的階段,柔宇就把方向定在自主研發ULT-NSSP(超低溫非硅集成)技術上,希望而能大幅提高柔性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并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良品率。
八年來,柔宇在柔性電子領域,已經率先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2014年,柔宇推出了全球最薄、厚度僅為0.01mm的全彩色柔性屏和新型全柔性傳感器,實現了柔性電子領域從“0”到“1”的突破。
以前停留在理論階段的技術第一次被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但緊接著更關鍵的一步,是從1到N的量產。2018年,柔宇自主設計研發,在深圳龍崗區的坪地建成了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大規模量產線,并成功實現投產。
從技術路線上看,目前全柔性OLED面板產業僅有以三星為代表的LTPS(低溫多晶硅)和以柔宇為代表的ULT-NSSP兩條技術路線。目前在產業鏈中,也僅有柔宇采用完全自有的技術與三星展開競爭,這將為下游廠商提供更多選擇,提高供應鏈國產化替代方案,降低上游供應風險。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境內外已授權1102項專利,另外1326項已提交申請;其中,境內已獲得授權專利共720項,發明專利152項;境外已獲得授權專利共382項,發明專利200項。
公司核心技術涵蓋材料、工藝、器件、集成電路、電子系統、顯示模組解決方案、終端產品、軟件和系統等領域的設計和開發各方面,且大部分核心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于公司自主開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中。
由于采用不同材料體系和不同制程工藝,柔宇的整體生產流程大為簡化,設備投資成本大幅降低,良率顯著提高,產品彎折可靠性極強。也正是得益于全球首創的柔性技術,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產線設備國產化,柔宇從一開始就不懼被“卡脖子”。
這恰恰高度符合國家“一芯一屏”、自主可控和雙循環戰略,成為政府大力支持鼓勵的產業。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柔宇此次IPO募資計劃順利完成,該公司將借助資本市場融資東風實現基礎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不斷迭代升級,同時建設新產線實現更大規模的量產以滿足大客戶需求,這對于我國科技產業的反“卡脖子”戰略而言意義重大。
搶攻“萬元機”市場,折疊屏手機大有可為
除了全柔性顯示和傳感之外,在普通消費者眼中,柔宇更受外界關注的,無疑是其明星產品折疊屏手機。
今年的折疊手機市場,除了華為、柔宇、三星、摩托羅拉這屈指可數的幾個品牌以外,消費者找不出其它的選擇。而能夠在“萬元機”市場立足的,只有柔宇一家。9月份推出的柔宇FlexPai 2代折疊屏手機,上市不到3天,京東旗艦店的預約數量就達到了30萬,開放下單后瞬間哄搶一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熱銷局面,除了這款新一代手機外觀工藝和配置已經非常成熟之外,唯一進入萬元以內的價格功不可沒。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二代折疊屏手機有三星的Galaxy ZFold2 5G價格為一萬七千元左右,另外一款縱向折疊的小屏手機三星 Galaxy Z Flip 5G價格也在一萬二左右,華為的折疊屏手機市場價超過2萬元。
柔宇FlexPai 2折疊屏手機的價格是9988元起步,這個價位也符合柔宇自己的定位,國產化、自主知識產權、屏幕和鉸鏈等核心部件完全實現自主研發制造,因而能擁有更低的成本優勢。一位用戶在品途采訪時表示:能把手機掰彎了使用真的很酷,沒有想到折疊屏手機是中國公司最先發明和使用的,選擇柔宇其實也有支持國貨的心理因素考慮。
從用戶的真實使用體驗看,柔宇FlexPai 2的優點主要集中在7.8英寸“大屏”,可以當成平板甚至電腦,比較適合男性、商業用戶。柔宇FlexPai 2不僅屏幕大,也可以折疊起來單手使用,相當于把一個pad對折成了一臺手機,非常適合輕商務人士的需求。另一個特點就是采用了橫向外折方案,屏幕的應用方式更靈活、更直接。同時在前后屏的中間,還有一個側曲屏快捷欄,可玩性很高。
一些媒體評測的結論是,柔宇FlexPai 2是國產萬元5G折疊屏手機當中的“精品”,無懼于與世界巨頭三星折疊屏手機的正面對決,在各個方面都可圈可點,甚至,在雙屏應用和快捷欄的使用上,有過之而無不及。The Verge等海外媒體也紛紛給予了柔宇FlexPai 2很高的評價。近日有消息顯示,該產品還獲得了2021 CES創新大獎。
基于以上的分析,品途看好接下來2021年柔宇公司和其產品的市場表現。據了解柔宇已與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先后達成合作,這將為柔宇FlexPai 2的銷售打開一條重要通道,未來柔宇在折疊屏手機市場將大有可為。
摘自—今日頭條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藏器于身,待時而動”諾亞財富2021上半年投... | 柔宇沖刺科創板:2年半虧損28億 劉自鴻持股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