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手萬億市值背后的大贏家:香港陳氏家族
時間:21-02-09 來源:家辦內參
快手萬億市值背后的大贏家:香港陳氏家族
“短視頻第一股”快手今日正式登陸港股。
上市首日,快手以338港元開盤,較發行價115港元漲幅為193.9%。以此計算,快手的市值約1.39萬億港元,成為僅次于騰訊、阿里、美團、拼多多之后,國內第五大互聯網上市企業,市值超過京東、小米。
五源資本(原名“晨興資本”)和其背后的LP陳氏家族成為快手上市的大贏家。
五源資本作為最早投資快手的機構,目前持股16.657%,從天使輪開始一路押注,陪伴快手轉型成長。據報道,五源資本從天使到E輪累計投資2億美元左右,整體回報在30倍左右。如果僅看早期投資,五源資本對快手的天使和A輪的投資回報將在4000倍左右。其中,五源資本合伙人張斐200萬元的天使投資,回報則高達近1萬倍。這筆投資陳氏家族賺得盆滿缽滿。
01 快手投資人背后的投資人
在VC行業,與名聲在外的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相比,五源資本似乎聽起來稍顯陌生。實際上,五源資本脫胎于老牌風險投資的機構晨興資本(2020年晨興資本正式更名為五源資本)。作為中國最早從事早期風險投資的機構之一,晨興資本原是香港陳氏家族創立的晨興集團旗下從事高科技風險投資的機構。
晨興集團是香港恒隆集團創始人陳曾熙的40億美元遺產創建而來的。1986年,陳啟宗、陳樂宗兩兄弟在美國創立家族基金晨興集團。
陳曾熙早年從事建筑工程起家,1960年陳曾熙創建恒隆集團,主營地產開發。此后,他與李嘉誠、李兆基、霍英東等一代香港商界精英,共同締造了戰后香港的商業繁榮。80年代,陳曾熙的資產已經高達40億港元,名列香港十大財團之列。
1986年,陳曾熙去世,恒隆的業務則交給陳曾熙的弟弟陳曾燾負責。恒隆集團在陳曾燾執掌的五年時間中風格保守,致使恒隆集團跌出香港公司實力榜的前十名。
1991年,陳曾燾退任恒隆董事局主席,陳啟宗正式掌舵恒隆,聚焦家族主業地產。陳啟宗在掌舵恒隆之后,憑借兩項戰略決策再次帶領恒隆集團崛起:
一、1992年,進入大陸市場。在陳啟宗帶領下,恒隆先后拿下上海徐家匯和南京西路的兩塊大型土地。其中南京西路地塊彼時的總投資額達3億美元,是當年上海靜安區大規模改造總標價最高的項目。對此,當時業界一片質疑。最終,恒隆在上海先后建成恒隆廣場和港匯廣場,其中恒隆廣場成為上海最為成功的商業地產項目之一。
面對投資,陳啟宗堅信“做人不能太聰明,要準備吃一些苦,花一些功夫用烏龜的心態做兔子的事業。”
二、成功避開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90年代初,香港的地產市場低迷,但陳啟宗相信市場早晚會轉暖,因此在香港大量買入土地。此后幾年,隨著市場熱度的持續增加后,陳啟宗在97年前開始拋售一些物業,換取大量的資金。陳啟宗對于市場的敏銳洞察讓恒隆成功地避開了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當危機爆發后,樓市下跌、土地價格大幅貶值時,陳啟宗在1999-2000年之間,購買了大量價格極為便宜的土地。僅其中一個項目“君臨天下”后來就為他賺了200多億港元。
在反經濟周期下,陳啟宗精準出擊,成功把握別人沒有發現的機會。在內地2004年左右,當很多地產商都搶著去一線城市拿地時,陳啟宗則將目光放在二線市場,在天津、沈陽、濟南、無錫等城市投資建設恒隆廣場。
在陳啟宗帶領下,恒隆集團成功穿越多個經濟周期。對此,他總結道“做生意要心如止水,安靜得像睡著了,但內心是靈敏的。該動的時候,要動若脫兔,重拳出擊。”
陳啟宗的弟弟陳樂宗則主要管理晨興創投,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和對沖基金等另類資產。晨興創投進入中國后,在私募股權領域中,先后投中了搜狐、攜程、迅雷、分眾傳媒等明星項目。
2008年,就職于晨興創投的劉芹等人提議建立一個開放式基金,在陳氏家族的支持下,晨興資本正式成立。在晨興資本的一期基金中,陳氏家族是其最大的LP,至今仍是其最重要的LP。此后,晨興資本在投資業績表現突出,相繼捕獲了小米、快手、KEEP等超級獨角獸,為陳氏家族帶來了超高的回報。
02 劉芹的“領路人”
脫胎于晨興資本的五源資本,可謂是“超級獨角獸捕手”。其中最知名的投資案例之一便是小米,這筆投資500萬美元,最終創下866倍回報。在投資理念上,他們堅持“少投精做,長期持有”,基于長遠的信念忍受短期的波動。
在這一點上,劉芹曾在小米上市時坦言其投資理念受香港陳氏家族影響頗深,“家族基金是我入行的領路人,陳樂宗先生教會我們很多,誠信為本、獨立思考等晨興最重要等價值觀對我們有著深遠對影響。”
陳樂宗早年曾修讀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輻射生物學博士學位,身上做學問的儒雅氣質遠多于凌厲的投資家面目。這種科學家的品性熏陶,使得他日后縱然從事投資事業,亦從非以賺錢為首要目的,而總是為了要干一些有趣的、蘊含著內在美的事。
“它是一股使我不斷向前的動力,也是一塊我用以篩選項目的試金石。”陳樂宗曾表示,“我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科學家,然后才是一個投資人。引導投資人行為的是其對于潛在收益和風險的考慮;而引導科學前行的,無他,就是科學家的好奇心。我對一個科學家水平的評估并非基于他給出的答案,而在于他提出的問題。”
作為風險投資人,陳樂宗一直保持著這種投資理念,當創業者帶著項目來找他時,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帶著好奇心提問題,而他提出的問題往往能夠切中要害,創業者也能在討論中獲益良多。
陳樂宗為人低調,看待財富淡泊如水,他的生活與一般人印象中的香港富豪相去甚遠,平日里只開著一輛二手的大眾帕薩特轎車。他曾說,“財富是身外之物,財富再多也不會改變個人的生活需求非常簡單”。
而陳樂宗的哥哥陳啟宗,則是個略顯霸氣的人。他經歷過大風大浪,也頓悟了財富的真正含義。有一次,他在和內地年輕的地產精英聊天時,告訴他們“你們中間大概有30%的人未來可能會垮掉,10%-15%的人會賺很多錢,其中3%的人可能賺到極多的錢。但是美好就美好在大家都認為我是那3%,其實你更可能是那30%。所以今天的英雄不一定是明天的英雄,當然明天的英雄很可能已經是小英雄。”
陳啟宗在中國內地的得力干將曾稱,其投資理念是風險投資領域的大膽和地產投資領域的謹慎并存。大膽指的是不怕投錯,“風險投資不會沒有風險,十投不可能十贏,但十投八贏,就是勝利。謹慎指的是有憂患意識并對此有所準備。”
不賺短錢,建設長遠財富是恒隆集團始終如一的策略。在地產行業普遍以“快”求發展時,陳啟宗帶領恒隆“緩慢”前進。在陳啟宗眼中,“短期很威風,實際上賺短線錢都是小見識。只有不斷做正確的決定,才能有持久的成功。”
這也是他的企業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
03 回饋社會的最佳方式——投資科技與創新
在當前募資寒冬的市場環境下,以五源資本身后的陳氏家族為代表,超富家族的基金或家族辦公室(以下簡稱“家辦”)正成為VC/PE的得力LP,而投資VC/PE或者科技創業項目,也是家族辦公室回饋社會的最佳方式之一。
家族基金或家辦投資GP,可以利用較低的成本獲得風險分散的收益。對此,家辦行業資深從業者張燁在接受《家辦內參》時表示,家辦通過投資早期VC,對于中后期項目的跟投和直投也非常有利。
以成立于2013年的雙湖資本為例,背靠龍湖集團吳氏家族,是中國大陸最早的機構化的家族辦公室之一。在投資布局上,雙湖資本除了直接投業務外,在國內也是紅杉資本、高瓴資本、藍馳創投、凱雷中國基金、源碼資本、元璟資本等諸多機構的LP。
對于GP來說,家族辦公室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家族辦公室的資金具備永續性,是“長錢”,而非那種3年或5年就要求回報、急于退出的出資人。
不過,目前在很多家族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管理者眼中,私募股權基金流動性較差,成功的概率較低,他們更關注穩健的保值增值的資產配置方式,因此對VC/PE配置的意愿不高。
睿德信創始人馮清華告訴《家辦內參》,一級市場的投資是“低概率”的投資,國內一線VC/PE投資的成功概率約20%-30%。最后,盡管一個投資組合投了10個項目,可能2個項目大賺。
“如果一筆投資投在了一級市場,到時間點了公司不上市或增長乏力,我們會面臨煎熬,這種煎熬傳遞到家族客戶那里,他們會非常不舒服。為了避免報表數字‘上躥下跳’,我們寧愿選擇賺得沒那么多的高概率投資。”
但是,藍源資本創始合伙人武軍認為,“在各類資產中,只有實體企業才能伴隨著科技經濟持續發展,源源不斷創造財富。”
的確如此,當前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衰減,而VC/PE的資金多注入到有潛力、高增長的新經濟企業中,對創業創新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德國最富裕的匡特家族控股寶馬,瑞典瓦倫堡家族控股、參股諸多全球頂級企業,如全球電信巨頭愛立信、家電巨頭伊萊克斯、世界第三大制藥集團阿斯利康……這些家族持有的都是科技企業。中國很多家族將錢用來購置海外地產,實際上,長遠來看財富實際上在減值。”武軍表示。
近年來,隨著一大波新經濟公司崛起,造就了大批財富新貴,譬如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今日頭條張一鳴、小鵬汽車何小鵬和理想汽車李想等等。
對于這批財富新貴們來說,對于私募股權的投資認知更為深入,因此也成為GP們尋求募資的重要對象。以王興為例,目前的LP版圖覆蓋了源碼資本、XVC、鐘鼎資本及美團旗下的龍珠資本等多家VC,已經成為創投圈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而《家辦內參》認為,未來無論是對于Old Money,還是New Money來說,投資GP以及直投科技企業都將是一個標配。
摘自—家辦內參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快手融資往事:大機會和偶然性 | 快手上市背后的財富地圖 |